毛澤東如此清楚地分析了向西、向北,向南的不利和向東的有利,林彪和聶榮臻擁護他的主張,覺得應該按毛澤東的意見辦。於是,經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的同意,中路軍改成了東路軍,向東進軍了。
這麼一來,東路軍便掌握在毛澤東手中。他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又“導演”出一出不亞於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新戲”來。
這時,駐守閩西、閩南一帶的,是福建軍閥、號稱“閩西王”的張貞。
張貞是福建最南端詔安縣人。1918年,三十五歲的張貞趁著軍閥混戰,在閩南拉起一支“民軍”,日“福建靖國軍”。由此起家。後來,他到北京陸軍大學“鍍金”,回到福建後便成了“福建自治軍前敵司令”。名聲雖好聽,手下其實隻有幾支收編的土匪民軍而已。北伐時,張貞成了“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師”師長。那時,陳伯達成了他的秘書,佩少校軍銜。1929年,蔣介石任命張貞為“福建省剿匪司令部司令”。
張貞的部隊,其實是一支雜牌軍,有一雅號日:“戰無不敗的‘豆腐軍’”。可是,是位張貞“將軍”偏又愛擺派頭,曾規定漳州各商戶每月必須繳“飛機捐”,湊齊七十萬銀元,向國外購了舊式油布練習機和偵察機各兩架,運輸機一架,開辟了機場。那飛機在漳州上空飛來飛去,十分神氣。其實那飛機堪稱“飯桶飛機”。一天,該師國民黨黨部書記長吳光星搭乘偵察機,那飛機在半途中飛越龍門嶺時,竟掛在鬆樹上!書記長先生受傷不用說,那架飛機用了幾十人拉、抬,才運上公路,用大卡車載回漳州修理。還有一次,張貞坐飛機由永定回漳州,家屬早早在漳州機場迎候,卻久久不見空中有飛機的影子。事後才知,“飯桶駕駛員”弄錯方向,把飛機飛到廣東潮州去了!
毛澤東選擇了東進,選擇了張貞的“豆腐軍”為攻擊目標,充分顯示了他的聰明——專揀“豆腐”欺!
果真,紅一軍團跟張貞部隊在福建龍岩一接觸,首戰便告捷,殲敵六百八十五名,一下子就攻占了龍岩縣城。
接著,毛澤東確定下一步目標:攻取閩南重鎮、張貞老窩漳州。
漳州的屏障是天寶山,張貞派了兩個旅固守。在毛澤東指揮下,林彪、聶榮臻率部兩天趕了一百五十多裏。4月19日,紅軍突襲天寶山,痛殲敵軍。張貞聞訊,嚇得趕緊點燃城中彈藥庫,然後抱頭鼠竄,逃往廈門。這樣,翌日漳州便落入紅軍之手,這一仗俘一千六百多人,繳槍兩千三百多支。
最為新奇的收獲,要算是那兩架不及飛走的偵察機,落入了紅軍手中。這樣,紅軍算是有了空軍——雖然那飛機非常蹩腳。毛澤東特地去參觀了這兩架雙翅膀、機翼是油布做成的飛機。林彪和聶榮臻分別在飛機前拍照留念。其中的一架,後來由一個紅軍駕駛員駕駛,飛到瑞金,曾使紅都為之轟動。
毛澤東住進漳州發電廠附近一所天主堂的“洋房”裏。他的警衛員拿起臉盆去打水,到處找不著水井,不由得埋怨“洋房”的主人怎麼平常不洗臉。直至毛澤東領著警衛員到自來水龍頭前,擰開了龍頭,水嘩嘩流出,使警衛員大為驚訝,以至當臉盆裏的水滿了的時候不知道怎麼關上龍頭——這些來自農村的紅軍戰士們,還是頭一回進入這樣“闊氣”的城市呢!
毛澤東率紅一軍團東征,獲得了大勝,又一次表明他的戰略目光確實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