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周恩來在汀州召開的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上,作出貫徹中共臨時中央指示,關於爭取和完成江西及其鄰近省區革命首先勝利的決議。會議決定取消東路軍、西路軍番號,恢複紅一方麵軍建製,仍轄第一、第三、第五軍團。
恢複紅一方麵軍建製,牽涉到一個敏感的問題:誰任總政委?
因為原紅一方麵軍的總司令為朱德,總政委為毛澤東。這次恢複建製,由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兼任總司令。照理,應當也恢複毛澤東的總政委職務。“朱毛紅軍”名震中國,便是因為朱是總司令,毛是總政委。
可是,中共臨時中央5月20日的電報,使中共蘇區中央局不敢恢複毛澤東的總政委職務。於是,采取了回避之策,即恢複建製時,不設總政委。
毛澤東依然被安排在第一軍團“隨軍行動”。
紅軍曆來強調黨的領導,紅一方麵軍怎可不設總政委呢?中共蘇區中央局曾提議周恩來任總政委,為周恩來所謝絕。周恩來深知,如果由他出任總政委,那就過分使毛澤東難堪,不如不設總政委。
7月中旬,周恩來趕赴前線,設在後方的中共蘇區中央局由任弼時任代理書記(許多中共黨史著作稱代理書記為項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金衝及主編的《周恩來傳》稱代理書記為任弼時)。實際上,由於毛澤東“隨軍行動”,後方的政府工作由項英主持。項英也參與後方中共蘇區中央局領導工作。
7月21日,作為中共蘇區中央局代表的周恩來,到達位於贛州之南的信豐縣的紅一方麵軍司令部。周恩來在跟朱德、王稼祥交談中,在跟毛澤東交談中,都發覺毛澤東以政府主席身份“隨軍行動”,確實很不方便。
這樣,7月25日,周恩來與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致電中共蘇區中央局:
我們認為為前方作戰指揮便利起見,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級,改設總政治委員為妥,即以毛任總政委。作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革軍委,關於行動方針中央局代表有決定權。
這就是說,紅一方麵軍的“作戰指揮權”屬朱德、毛澤東,“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朱德,而“行動方針決定權”則屬周恩來。
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複電,不同意這一建議,仍堅持任命周恩來為總政委。
為此,周恩來於7月29日,又以他個人名義去函中共蘇區中央局,指出如果由他任總政委,將“弄得多頭指揮,而且使政府主席將無事可做”,而且毛澤東“以政府主席名義在前方,實在不便之至”,“澤東的經驗與長處還須盡量使他發展”。周恩來強調說,“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
經周恩來再三堅持和力爭,中共蘇區中央局終於同意,任命毛澤東為紅一方麵軍總政委。
於是,中革軍委於8月8日發布如下通令:
奉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澤東同誌為紅軍第一方麵軍總政治委員。現毛同誌已到軍工作,我第一方麵軍全體戰士,今後應堅決在朱總司令與毛總政治委員領導之下,一致為發展革命戰爭,爭取革命在江西及鄰近幾省的首先勝利而努力。仰我全體戰士一體知照。
中革軍委主席朱德
副主席王稼祥
彭德懷
就這樣,毛澤東終於恢複他在贛南會議前的軍內要職——紅一方麵軍總政委。
與此同時,“軍事最高會議”在前方建立,由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四人組成,以周恩來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