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李達當時在楓香溪命令先遣隊停止前進後,迅即寫一簡箋致賀龍,大意是:“我們是六軍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前來找二軍團會合。我是李達,率先遣支隊走在前頭,希望和賀老總會麵。”寫罷,李達派一戰士送去。
才一會兒,從山上下來一夥穿灰布衣服的人。走在最前頭的,留著八字小胡子,此人便是賀龍。他的後麵,則是政委關向應。
先頭部隊趕緊向紅六軍團司令部報告喜訊。10月24日,紅六軍團主力終於與賀龍部隊會師。會師時,任弼時、蕭克由於過度勞累,不得不躺在擔架上跟賀龍握手。
無線電波從黔東印江縣的木黃傳來,博古、李德得知紅二、六軍團會師,便認定紅六軍團走過之路,應成為紅軍主力西征之路。西征的終點在湘西黔東,紅軍主力“大搬家”,搬到賀龍那裏!
半個多月後,蔣介石也弄清了博古、李德的意圖:11月10日,蔣介石攻占紅都瑞金,從雲石山中共中央機關殘存的文件中,查明紅軍此次突圍,不是南進,而是西征。
蔣介石以手加顙:“哦,原來如此!”在此之前,蔣介石為摸清紅軍的戰略意圖,煞費苦心。
最初是這樣分析“共軍動向”的:
一、由贛南信豐人廣東——蔣介石認為,共軍利在乘虛,但如果進入粵境,逼得粵軍不得不拚命抵抗,形成前後夾擊,會使共軍難於立足。
二、從贛南經粵湘邊境人湘南,重建蘇區——蔣介石認為,那裏是政治上薄弱區,應加以重視。
三、進入湖南後出鄂皖蘇區再北進——蔣介石認為,這是當年太平天國北進的路線,政治上威脅較大。
四、經湘西入黔、川再北進,內中還可能渡金沙江人川西——蔣介石認為,“這是石達開走的死路!”
摸不清紅軍動向,蔣介石難以布置“追堵”。眼下知道紅軍是“西征”,目的是與賀龍部隊會合,蔣介石心中有底了!
1934年11月17日蔣介石發出了重要的命令:“剿匪計劃大綱”。
蔣介石的電文中指出:“查贛匪傾巢西竄,我大軍正分頭追堵。期於湘水以東地區,將匪撲滅。”
蔣介石的電文透露,他已完全清楚紅軍的戰略意圖,指明他的部下們“應以不使該匪能長驅入黔,會合川匪,及蔓延湘西,與賀、蕭合股之目的”。
何謂“賀、蕭”?賀龍、蕭克也!
這就是說,蔣介石對紅軍主力的西征意圖已了如指掌,達到“知彼”的程度了,他一查看地圖,心中更加明白。紅軍主力前進的路線,不過是“取蕭克舊徑”!
確確實實,紅軍主力西征,正是沿著蕭克部隊走過的“舊徑”前進!
連走什麼路線、朝哪裏走都已明白無誤,“急急如律令”,蔣介石坐鎮南昌行營,預備軍總司令陳誠侍立在側,發出一道又一道命令,在湘江兩岸撒下了羅網……往日,總是毛澤東利用兩山夾一穀的地形布下“口袋”,等著國民黨軍隊去鑽;這一回,顛倒過來了,蔣介石借助於湘江天險,布下“口袋”,等著博古、李德帶領主力紅軍去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