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終於“靠邊站”了(2 / 2)

1932年春,他來到中國。翌年春,他曾改名奧托·斯特恩從上海前往北平,跟美國記者斯諾見麵。斯諾的妻子海倫·斯諾,在1982年接受美國記者索爾茲伯裏的采訪時,仍未忘當年對李德的極度反感:“在她眼裏李德是個好色之徒(不少中國人有同感)。”

來到瑞金之後,離李德的“獨立房子”不遠處,是少共中央機關。李德對那裏一位領導人的妻子獻殷勤,不時給她送禮物。如此敏感的事,馬上傳到博古耳朵裏。博古生怕這位洋顧問在紅都惹出桃色新聞來,便決定通過組織,給他找一位中國姑娘作為妻子。

博古把這一特殊任務,交給了在中央婦委工作的李堅貞。李堅貞在婦女工作中,還是頭一回遇上這樣的為“洋大人”擇妻的“任務”。左思右想,她的眼前閃過一位熟悉的廣東姑娘,她憨厚、文化粗淺、不算漂亮,但是身體健壯,而且組織紀律性強。這位姑娘便是蕭月華。

蕭月華比李德小九歲,1910年8月出生於廣東大埔縣侯北山村的貧苦農民家中,小名阿香、阿華。在兄弟姐妹九人之中,她排行第六。

她成了一朵苦菜花。小時候,父母迫於子女太多,負擔不起,把她送給楊家當童養媳。13歲那年,她成為廣東海豐縣南豐布廠織襪車間童工。在那裏,她結識了彭湃夫人蔡素萍,受到了革命影響(據廣東大埔縣黨史研究室、湖南省軍區政治部何展瓊、餘敏、朱光梅的調查《忍辱負重一生革命的女紅軍蕭月華》),1926年,十六歲的她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她成為她的家鄉大埔縣的婦女部長。

李堅貞是在1930年認識她的。那時,蕭月華擔任廣東饒和埔少共中心縣巡視員。翌年,二十一歲的蕭月華進入閩西,成為少共閩粵贛特委負責人。她差一點被作為“社會民主黨”處死!

1932年8月,蕭月華被調到瑞金,在少共中央文書科擔任文書。一年之後,李德來到瑞金,住進離少共中央隻有一箭之遙的“獨立房子”。

李堅貞找蕭月華談話。這樣的“特殊任務”使蕭月華難以接受,但這是組織上交給的“政治任務”,蕭月華不得不去“完成”。

這樣,蕭月華隻得在夜裏遵命前往“獨立房子”,而白天照樣做她本來的工作。李德的特殊的夥食,“外賓”的待遇,與她無緣。後來,調她去照料李德的生活。不懂一句外語的她,好不容易才學會怎樣烤麵包。李德卻常常懷疑她偷吃他的食品,動不動便是打罵。

紅軍開始長征,使蕭月華如釋重負,從此她可以在休養連裏跟女紅軍們高高興興生活在一起,再也用不著為那惱人的“涉外婚姻”而痛苦。可是,在黎平的逗留,李德的打罵又在她的皮肉上留下青紫塊。

李德的脾氣本來就乖戾暴躁,此刻沒有蕭勁光、周子昆、劉伯承可以訓斥,隻有蕭月華這“無罪的羔羊”不得不受苦受難。她找博古訴苦,要求離婚,博古隻能以“服從組織”來要求她忍氣吞聲(到延安後,蕭月華終於和李德離婚,新中國成立後,她被授予大校軍銜,正師長級待遇。1983年11月1日因癌症病逝於廣州)……

幸好在黎平的逗留是短暫的。因為戰事急,12月20日,中央紅軍離開黎平,分兩路西進。新任總參謀長的劉伯承,被任命為先遣司令,一路斬關奪隘,成為全軍開路先鋒。

出了黎平,紅軍便直撲烏江,進軍遵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