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第一個提出“毛澤東思想”(2 / 2)

然而,王稼祥對這二十二年的中共黨史加以概括,明確地提出了“毛澤東思想”的概念——已不再是“毛澤東同誌的思想”,也不是“毛澤東主義”。王稼祥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一種理論體係,加以論述:

中國民族解放整個過程中——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正確道路就是毛澤東同誌的思想,就是毛澤東同誌在其著作中與實踐中所提出的道路。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布爾塞維克主義,中國的共產主義。

它是創造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它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布爾塞維克主義。

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研究了中國的現實,積蓄了中共二十二年的實際經驗,經過了黨內黨外曲折鬥爭而形成起來的。

王稼祥寫畢,把手稿交給警衛員張誌,讓他送到毛澤東那裏。

又是傍晚,毛澤東從他的窯洞來到王稼祥那裏。依然坐在石凳上,談及了對王稼祥文章的意見。

在兩個月前,毛澤東在給凱豐的信中,曾說過“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此時,由於王稼祥的堅持,他還是同意了文中關於“毛澤東思想”的提法。

毛澤東說:“不能提‘毛澤東主義’。我是馬克思、列寧的學生,怎麼可以跟他們並列?馬克思有馬克思主義,列寧有列寧主義,我不能提‘毛澤東主義’。我沒有‘主義’。我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你們一定要提,還是你提的‘毛澤東思想’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嘛,不能隨便地提‘主義’。不過,我仍然以為,作為一種思想體係,我還沒有成熟。這不是謙虛,事實如此。”

朱仲麗見天色漸晚,便請毛澤東在他們家吃晚飯。毛澤東笑道:“可惜你們家的菜裏沒有辣椒!”

毛澤東在大笑聲中離去。

幾天之後,王稼祥的文章在7月8日延安《解放日報》中全文發表。這時,《解放日報》的社長兼總編是博古。

就在王稼祥的文章發表的前兩天——7月6日,劉少奇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清算黨內的孟什維主義思想》。劉少奇在文章中指出:

一切幹部,一切黨員,應該用心研究二十二年來中國黨的曆史經驗,應該用心研究與學習毛澤東同誌關於中國革命的及其他方麵的學說,應該用毛澤東同誌的思想來武裝自己,並以毛澤東同誌的思想體係去算清黨內的孟什維主義思想。

這裏,劉少奇提及的是“毛澤東同誌的思想”以及“毛澤東同誌的思想體係”。

這樣,“毛澤東思想”一詞的首創權,便屬於王稼祥——盡管在他之前,已有很多類似的提法。特別是鄧拓所寫的社論,是早年全麵論述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章,隻是他所提的“毛澤東主義”(其實也就是“毛澤東思想”)未被毛澤東所接受。1948年,吳玉章也曾提出“毛澤東主義”,毛澤東未予以同意,在“文革”中,紅衛兵重新起用“毛澤東主義”一詞,毛澤東仍不予以同意。

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毛澤東作為中共領袖,已日漸進入成熟的階段,即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思想體係,有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論、策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