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生命應有的長度(1 / 1)

一位擔任美國一家著名跨國企業亞洲區顧問的老人退休了,兩個年輕人去拜訪他。老人盡管已經年過六十,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他廣博的知識和超前的思維讓年輕人也自歎不如。老人善於預測經濟形勢,曾經很多次把企業從可能爆發的危機中解脫出來。一個年輕人笑著請老人給他預測一下人生。老人問他想預測哪一方麵的,年輕人伸出手掌給老人看,說:“很多人都說我的生命線很長,特別長壽,你看看呢?”

老人看了一眼年輕人的手掌,反問道:“你知道構成人體組織的最小單位是什麼嗎?”年輕人疑惑地說:“是細胞吧?”老人說:“不對。細胞並不是最小的單位,它是可以再分的。生物學家已經發現,構成人體組織最小的單位是DNA,目前已經破解的DNA組合已達兩億,按照DNA的組合推算,人的壽命應該是1200歲。”

年輕人大吃一驚,不解地問:“如果真是那樣的話,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活到100歲呢?”

“因為生命有折損,我們每一天的日常行為都是對DNA的折損。我們說話、工作、吃飯、思維,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生命中的DNA,這使我們的生命達不到生命應有的長度。”

“那就是說,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一點也不消耗DNA,我們就可以活到1200歲了?”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中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不可能不消耗,活著就要消耗,吃飯、睡覺這些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成本就是消耗。即使我們不工作,我們也不可能不消耗。”

年輕人被這番話驚呆了。原來維持現有的生命是以犧牲未來生命為代價的,活到100歲的人是以犧牲掉未來的1100歲的生命為代價的!這是多麼昂貴的代價。

老人仍舊侃侃而談:“所以,按照消耗掉的DNA計算,那些著名的科學家取得成就是正常的,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偉大,其實我們也完全可以做到。我們沒有做到,按說應該比他們消耗的DNA少許多,所以,我們應該活到200歲以上。”

“可是為什麼我們並沒有活那麼久,甚至比他們活得更短?”年輕人更加疑惑。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和他們消耗了同樣多的DNA,甚至我們消耗的更多,但是我們並沒有把我們消耗的DNA投入到有益的事業中去,而是用在了無謂的事情上,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被縮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