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話題,有一位作家,曾舉過一個例子來說明時間的意義。
上帝在每天一大早都會去拜訪剛起床的人,然後很公平地交給每個人5000元運用;到了晚上臨睡時,他又會出現,要每人把剩餘的錢還給他,隻見有的人原封不動地交回了5000元;有的人剩下300元交回;還有的人兩手一攤,說:“花光了,還不夠用呢!”
這個故事寓含的真正意義,是在於每個人每天使用時間的差以及用此引發的省思。有的人根本啥事也沒做,所以一毛錢未花;有的人用一些,有的人則充分利用,還嫌上帝給的不夠多。現代人的生活狀況不正是如此嗎?現代人總好像是很忙碌,打電話給他一定是左一句忙,右一句忙,但是,忙來忙去也不知忙些什麼?反過來看,有些人隨時都是一付從容不迫的模樣,難道誰能肯定他不忙嗎?未必吧!
一個真正懂得時間管理的人,應能依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定時間的先後順序,這樣,當重要事件發生時,才能不慌不忙地一一處理。這樣的人才叫懂得時間管理觀念的人。
常在采訪時發現,新人也好,舊人也好,每次約定了麵談時間,總會有人遲到,匆忙跑進來,然後道歉不已,這樣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在先入為主的印象上已被扣了不少分。
因此要與人約會一定要比預定的時間更早一些出門,要把路上可能發生的事(如塞車、停車問題……)都包含在內了。
在采訪一位商業人士時,他說出這樣一段話:“在車上時我都做什麼?每遇紅燈,我就會把當日報紙拿出來看看大標題、看重點,以便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同時,我的耳朵也沒閑著,平時我習慣一上車就開始放社會大學的錄音帶(自我充電);但是,精神較緊張時,則會選聽一些開發潛意識的音樂CD。就這樣了嗎?還不止,眼睛在順便看街景時,偶然有什麼感觸、想法或創意時,一遇上紅燈便會抽出名片或小記事本來寫下心得。比起許多人塞車、等紅燈時的心浮氣躁,破口大罵,我的做法是不是比較具有創造性及建設性呢?”
所以,通過他的經曆人們可以覺得,在市區開車就像練毛筆字,一方麵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一方麵也等於在作人格的提升。
事實上,可資運用時間的方法有很多,在此就提供幾個較實用的觀念、方法:
善用剩餘時間:什麼叫作剩餘時間?就是所謂的“角落時間”,5分鍾、10分鍾、別小看它,積累起來也占了大半天呢!
譬如前幾天去麥當勞用餐,用完餐後順便上洗手間,發現麥當勞的女廁所好像因間數少,而一直那麼擠。那天也不例外,女孩們又在廁所外大排長龍了。這時,突然看到一個也在排隊的女孩,她正乘機和排在她前麵的一個女孩作推銷,不知道她的推銷有沒有成功,但是,利用剩餘時間來創造一些價值,絕對是聰明的做法。
又如許多學生都會在等公共汽車或坐地鐵時背英文單詞,相比之下,他們可能比那些繳錢去補習班學一年英文的學生還要有效率得多,因為如果不懂得善用、拚湊這些“剩餘時間”,就會發現,其實“它們”真的很多也很有用!
也許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一天的剩餘時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