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抓住機遇,那麼為什麼都對機會如此企求呢?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機遇就是一種巨大財富。
機遇是一個精靈,它來無影去無蹤,令人難以捉摸。在實踐活動中,如果你能在時機來臨之前就識別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那麼,你就能抓住那數不清的財富。
很多成功人士無一例外地認為,機遇成就了他們的事業,機遇帶給了他們無盡的財富。但是機遇卻又是稍縱即逝,極不容易把握,有時也許隻存在萬分之一的可能,但是畢竟它存在著。隻要有鍥而不舍的毅力去爭取,就一定能有所收獲,有所建樹。
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大事業,僅靠苦幹蠻幹是行不通的,要靠你富有智慧的大腦,要靠你那犀利的雙眼看準時機去把握機遇,將它變成現實的財富,這才是你智慧的體現。
機遇總是那麼短暫而又不可多得,因此,我們總是在為機遇而不停地準備著。我們做夢都盼望著機遇的到來;而一味的等待或許會痛失良機。假使我們把一切相關的因素都弄清楚了,也許機會就插不上手了。舉例來說,我們將一枚硬幣豎立在桌上,然後用力一轉,假使我們已知道這枚硬幣的重量是多少,空氣的阻力有多大,硬幣的位置如何,轉的時候用力多大,那麼我們也許就可以預卜硬幣的哪一麵會露在上麵。或許你有這個能力,有力學方麵的天賦,而且還是計算高手,那又能怎麼樣呢?等到你算出結果的時候,什麼事情都結束了。
人生也是如此。假使我們把事實和力量都弄清楚了,便可以說出事情會如何演變。甚至當你對其中一個細節沒有弄清楚,結果也會全部改觀。可是事實上,我們是無法把每一件事都了解得非常透徹的。很多時候,就常常因為疏忽某一件事,而抓不住結果。
有些事情,是沒有什麼理由的。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聽起來也許像傳說中的一樣。但是活生生的現實發生了,就學會接受它。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有錢的先生曾拜訪過一個小鎮。由於火車誤了點,結果他沒能搭上從此小鎮開出的回程火車。於是隻好怏怏地往回走,路過當地教堂,當時一個牧師在做布道,他便悄悄地坐了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他所住的那個城市有一位牧師職位空缺。有人邀請那個牧師去,牧師就接受了那份工作。甚至在拿到那份邀請函時,牧師仍在懷疑,這份工作怎麼會輪到我的頭上。直到兩年以後,牧師去探望一位老年病人時,才知道那個教堂聘請他的緣由。原來正是那位誤點到牧師教堂做禮拜的人因很喜歡他的布道詞,就想到了請他去那個教堂。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是一家很具前途公司的小主管,他已在這裏工作了2年。但他抱怨說,這家公司並不看重自己,他已經準備辭職另謀高就。他本來有很多的機會,但是他卻不知道去爭取,他應該使用自己的職位和專長為同事服務,但他卻沒有那麼做。例如一位同事緊張地過來向他求助,請他幫忙修一下複印機,他卻不耐煩地說:“別人幹什麼去了,非得找我。”他本可以在為人服務中體現才幹和好品質,但他卻把好機會一個一個地喪失了。
另一位年輕人卻是位普通的商店店員。一次天下起了大雨,一位老婦人走進店裏,漫無目的地閑逛,很顯然不打算買東西。大多數售貨員都沒有搭理這位老婦人,而那位年輕的店員則主動向她打招呼,很有禮貌地問她是否有需要服務的地方。老婦人說,自己是來避雨而不是買東西。這位年輕人表示這沒關係,並很關心地詢問她離這兒有多遠,需要不需要送她回家。當老太太出門時,店員還幫她把傘撐開。這位老太太向這位年輕人要了一張他的名片說需要什麼就和他聯係。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辦公室並向他出示了那位老太太的一封信,信中老太太要求這家百貨公司派一名銷售員前往蘇格蘭,代表該公司接下一宗大生意。老太太特別指定這位年輕人接受這項工作。原來這位老太太就是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母親。這位年輕人由於他的敬業和待人熱忱,獲得了這個極佳的工作機會。
機遇無處不有無處不在,每一個機遇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它,抓住它。即使在普通的工作中也有很好的機會,就看你能否把它轉化成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