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慈禧知情 李蓮英受寵(2 / 3)

此時,李蓮英的羽翼尚未豐滿,他既要牢牢抓住西太後“這根粗繩”,同時又不願像安德海那樣得罪王公大臣,特別是六王爺這等有政治實力的人物,他也必須緊緊巴結著。他深信,今後還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

李蓮英了解了事情的大致情況,便點頭哈腰地說:“王爺,太後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拖過了今天、明天,拖不過後天。王爺總不可能一輩子不進宮吧?依奴才之見,不如王爺快快想出個萬全之策,由奴才向太後婉言轉告,或許情況會有所轉機。”

恭親王沒料到平日裏並不顯眼的李蓮英處理事情如此得體,他那精明能幹的勁兒不亞於當年的小安子,不可小看這位“李公公”呢。

既然李蓮英什麼都明白,此時也不用再隱瞞什麼了。於是,恭親王說:“密旨已發出去了,估計快到丁寶楨手裏了,恐怕現在小安子的人頭早已落地了。”

“啊!人頭早已落地了?”

李蓮英張大了嘴巴,做出驚駭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他緊張地說:“王爺,這可怎麼辦?太後肯定會大怒的。現在必須先想個法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穩住太後再說。”

恭親王一見李蓮英有從中調解之意,便放鬆了警惕,坐起來追問:“依李諳達看來,怎麼做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

平日裏,李蓮英正想逢迎恭親王,隻愁找不到機會,今日天賜良機,他不會輕易放過的。

他湊近王爺,低聲說:“王爺的大格格深得太後的喜愛,可以讓她進宮為王爺求個情,奴才見機行事,替格格‘敲敲邊鼓’。兩個人一唱一和,定能平息太後心中的怒火。”

恭親王有些感動了,眼前這個奴才,他奕從未正眼看過幾眼,但在非常時刻,李蓮英卻能獻計獻策,實屬不易。於是,他便把密旨的底稿交給了李蓮英。恭親王還是不放心,再三叮囑,讓李蓮英盡量把事情辦得圓滿一些,以減輕西太後對自己的不滿情緒。李蓮英似乎很有信心,他說:“王爺請放心吧,奴才一定會見機行事,努力辦好這件事情的。”李蓮英走在回去的路上,揚揚得意。他從心底深笑,笑安德海的蠢,更笑自己的運來了,李將代安,他欣喜若狂。回到了儲秀宮,李蓮英立刻哭喪著臉,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西太後一見他這副情,心裏便明白了七八分。“小李子,你快說說看,你都打聽到了什麼?王爺呢?”“回主子的話,昨日王爺偶染風寒,此時正躺在床上不能來。不過,奴才也得到一些確切的消息。”李蓮英尚未敘說,眼淚已奪眶而出,那淚水還真像泉水一樣直往外湧,如同死了親娘老子,哭得西太後心煩意亂。“好了,別哭了。有什麼事情,快說!”李蓮英抹了把鼻涕,收斂了眼淚,從袖筒裏掏出了密旨的底稿,雙手捧到西太後的麵前,抖抖地展開了紙張:“主子,您請看!”西太後一把奪過底稿,她吃驚了,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本年七月初六以來運河通路有太平船二隻,小船數隻,駛入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境內,儀衛煊赫,自稱欽差,實無勘合……據查係安姓太監,私自出京,罪不可赦。著丁寶楨速派幹員,於所屬地方,將該太監查拿,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準任其狡辯。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隸或潛往河南、江蘇等地,即著曾國藩等屬一體嚴拿正法,毋庸再請旨。倘有疏忽,惟該督撫是問。欽此!讀完密旨,西太後已是臉色鐵青,她氣得把底稿撕得粉碎並砸到了李蓮英的身上,歇斯底裏地大叫:“什麼就地正法,毋庸請旨!什麼倘有疏忽,唯該督撫是問!這分明是置小安子於死地。他們個個都知道我最疼愛小安子,為什麼偏偏要殺他?這不是擺明了要和我過不去。可惡!可恨!”西太後氣得幾乎掉出眼淚來,她咬牙切齒,拳頭緊攥,身體微顫。李蓮英生怕西太後一氣之下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無論是對恭親王等人,還是對他李蓮英都不利。他連忙勸慰西太後:“主子,師傅的事,小李子也很痛心。隻是主子您為安公公如此大動肝火,奴才看在眼裏更心疼。主子您想一想,皇上尚未親政,萬一主子您氣傷了玉體,誰來支撐這大清的江山?豈不是因小失大了?!”李蓮英又是捶背,又是為她撫胸口,勸解了好半天,才把西太後給穩住了。西太後這才發現原來李蓮英並不遜色於安德海,甚至他比小安子還機靈,她的心裏稍稍有了安慰。一瞬間,她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扶李代安!可是,一轉念,她又憤怒了。畢竟小安子跟了她十幾年,這些年來這個奴才對她稱得上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再者,即使小安子犯了什麼大錯,也該由她那拉氏來責罰,她容忍不了別人來懲治自己最寵信的太監。這不等於打她西太後的臉嗎?這口氣,叫她如何咽下去!“小李子,這不明擺著衝著哀家來的嗎?他們的膽子也太大了!”李蓮英直搖頭,說:“不,不,主子,您千萬不要這麼想。主子,您是何等的英明,他們尊敬您、崇拜您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衝著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