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山經(2 / 2)

又東五百裏,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溴水出焉,而南注於列塗。

又東五百裏,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又東五百裏,曰鹹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東四百裏,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漶。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又東四百裏,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柦,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

又東五百裏,曰區吳之山,無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

又東五百裏,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東五百裏,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東海,望丘山,其光載出開車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裏。其神狀皆龍身而島首。其祠:毛用一壁瘞,糈用稌。

南次三經之首,曰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東五百裏,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麵,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浪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又東五百裏,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又東五百裏,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

又東四百裏,至於旄山之尾。其南有穀,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又東四百裏,至於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又東五百裏,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東五百裏,曰灌湘之山,上多木,無草;多怪鳥,無獸。

又東五百裏,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鴠。黑水山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鯖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四百裏,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穀焉,曰中穀,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職梟,人而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三百七十裏,曰侖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貜。有木焉,其狀如穀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飴,食者不饑,可以釋勞,其名曰白菒,可以血玉。

又東五百八十裏,曰禺稿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又東五百八十裏,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凰、鵷雛。

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裏。其神皆龍身而人麵。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經之山誌,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