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包飯的飯鋪,規矩是米飯管夠,菜隻有一份,而且菜量不多。褚時健和普在興有辦法,先用辣椒麵和鹽巴拌飯,吃它四五碗,然後才用菜下飯,再吃個四五碗。這樣一頓飯下來,每人都是八九碗,別的食客看得目瞪口呆。這種吃法連褚時健自己都覺得難為情,離開飯鋪後,他悄悄對普在興說:“都照我們這種吃法,飯鋪非倒閉不可。”

平日放假,褚時健最愛的就是打籃球,這活動耗費體力,現在也不敢打了。校舍裏其他同學都不在,他們倆正好床對床,兩人就躺在床上聊天,一直聊到深夜。褚時健日後自嘲道:“其實餓著肚子睡覺,真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機,電影也看不起,沒辦法,我們隻好聊天,聊到第二天天亮。到了十一點半,我們兩個又去吃一回。”

這種狀況直到普在興家的錢寄來才算結束。兩人吃一份,總比沒有強。

管理初體驗:當選夥食委員

抗戰後期,昆明物價一度高於全國,幣值劇貶,物價飛漲,物資匱乏。褚時健清楚地記得,物價漲得最快的那段時間,貨幣貶值貶到上午可以買一斤大米的錢,下午半斤米都買不到了。

窮學生的生活費不多,用起來處處捉襟見肘,對這些正在長身體的學生來說,吃不飽飯是那時記憶最深的事情。褚時健說:“我當時總結出一個吃飯的方法,食堂開飯的時候要排著隊進去,我就爭取人少的時候先進去,進去以後我隻打半碗飯,別人打滿滿一碗,還沒吃到嘴,我這半碗已經兩三下扒完了,再去滿滿打一碗,這就等於他們每頓吃一碗,我可以吃到一碗半。那個時候就養成了這個習慣,直到現在,我吃飯都比別人快。”

1944年冬日的一天,堂哥領著他到學校附近小巷裏的一間小屋去拜訪聞一多先生。小屋裏,聞先生正在昏暗的燈下刻章。褚時健和堂哥一起聽過聞一多先生講課。他萬萬想不到,聞先生住的地方這麼簡陋。

從聞先生家出來後,堂哥告訴他,你看見外麵掛的“聞一多治印”的招牌了嗎?聞先生是金石名家,放到過去,他的刻章求都求不到,現在昆明的物價這麼高,先生一月的工資不夠八口之家的衣食開銷,他是用自己的金石篆刻之技,賺一點兒生活費。

褚時健後來知道,其實不隻聞先生,很多大學者、名教授,在昆明的生活都遠不能和當初在北平、天津時相比,但他們坦然麵對,用各種方法渡過難關。這種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的風範,讓他敬佩不已。褚時健想,教授們尚且如此,年輕人又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呢?

當時龍淵中學的校方不包食堂,交由學生管理。買東西、記賬都是學生負責,這個負責的學生叫夥食委員,夥食委員是由學生選舉的。校方的事務主任把收到的夥食費交給夥食委員,買米買菜等一切事項,就由他來安排。

同學們很快就發現了褚時健精於計劃、行動果斷的特點,選他當了夥食委員。

褚時健說:“大家選了我,我就要負責任,要把食堂辦好,這才是我的性格。”他認為,要想管好夥食,關鍵是買米買菜,買得價廉物美,夥食就能辦好。而要想價廉物美,先得搞市場調查,摸摸行情。

那時,有些米店頭天晚上給大米加點兒水,這種潮米稱起來重,但煮飯就煮不漲。還有的米店是用加石粉的法子欺騙顧客,加了石粉的大米看起來又白又亮,但淘米時白石粉一洗就掉,出飯量就打了折扣。褚時健從小練就的生活技巧此時發揮了作用,這些伎倆瞞不過他。他抓點兒米一看,就知道千得是否透;拿嘴一咬,就知道有沒有回過水;用手一搓,就曉得加沒加石粉。幾天工夫,就連市區哪個集市的菜便宜,哪個小販的秤準不欺客,他都摸了個一清二楚。

“老師把錢交給我,我把錢數數,一路小跑到車站。從那裏進城,趕到米店,先把米買了,不跑快點兒,米價漲了,夥食費就不夠開銷了。再一個就是買小菜,過去是炊事員買,他是個四川人,會吃回扣,所以夥食水平明顯和花的錢不符。我們自己買,一分錢不差,還買得便宜。最得意的就是我當夥食委員的時候,大家的肚子可以放開吃。”初中三年,褚時健多次當選夥食委員。他評價自己:“同學們還是認可我這個夥食委員的,要不然,我一個初中生怎麼會管全校的食堂呢?”

“不過,我們也占點兒小便宜。星期六晚上,昆明的同學都回家了,我們外縣的人不多,就三四個。星期六下午打打籃球,肚子很餓,食堂的鑰匙我拿著,我們就開門進去吃冷飯。幾個同學,每人用大碗滿滿地摁一碗,買點兒辣椒炒炒豆豉,一小碗豆豉下飯,就吃了好幾碗飯。”

恰同學少年

褚時健這樣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

“學生嘛,學業總是第一,初中時我基本是一個合格的學生,除了上課認真聽講,還會去圖書室看書,到聯大去旁聽。記得那時昆明的冬天很冷,還下了雪,我們就站在雪地裏背英語單詞,一副天將降大任、先勞其筋骨的派頭。”

“學校每星期六中午就放假,周日有一整天的時間,我和普在興通常就留在學校,打一下午的籃球。沒錢洗澡,就在學校外農田的小水溝裏洗。那時候菜田裏的水很幹淨,水溝有四五十厘米深,擦擦洗洗都可以。”

“我們那個時候都熱衷於強身健體,遊泳、跑步、爬山都是我的長項。我從小遊泳、打獵,臂力發達,單杠雙杠都行,加上身體靈活,雖說個子不太高,仍然當上了校籃球隊的前鋒。”

一次,龍淵中學和城裏的南菁中學打比賽。南菁中學是當時昆明數一數二的學校,很多學生是官員、教師和有錢人家的子弟,氣勢上就壓了龍淵中學一頭。不過,褚時健他們並不怕對手,學校間的友誼賽,比的是技術不是名氣。不知為什麼,比到一半雙方發生了衝突。學生們都是血氣方剛、不知退讓的年紀,眼看要出大事。褚時健所在的班裏有個同學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邱清泉的兒子,這支軍隊當時就駐守在海源寺。不曉得第五軍的人怎麼知道了球場上的糾紛,開著美國吉普飛快地衝進賽場,呼啦啦跳下來一個排的士兵。對方一看要吃虧,退了一步,這場風波才算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