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轎子裏,黛玉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從窗口往外看,不是她不好奇紫禁城是什麼樣子,隻是不想讓自己看起來與別人不同。三百年前的紫禁城啊,這裏承載了多少榮耀,又埋葬了多少夢想!想不到自己有幸能來走一遭。
“郡主,到了,請下轎。”李德全的聲音打斷了黛玉的想象。黛玉下了轎,又跟著李德全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在一座偏殿的門口停下了,站在外麵的太監跟李德全行了禮,說是皇上吩咐了慧玉郡主來了直接進去。於是李德全又把黛玉領了進去。黛玉快速掃了一下周圍,康熙坐在龍案前,兩旁站了七八個人,在鐵檻寺外麵見過的幾位也在其中,看情形這裏估計是禦書房,康熙在與眾位皇子或許其中還有大臣在商量事情。黛玉有點驚訝,怎麼不是單獨召見?
李德全上前回慧玉郡主到了。黛玉行了禮,就低著頭站在那裏等候康熙的吩咐。
“抬起頭來讓朕看看。”一個威嚴的聲音響起。黛玉依言抬頭,不過眼睛沒有看著康熙,黛玉記得好像有規矩說皇上是不能直視的。
“丫頭,不記得朕了?”黛玉保持沉默,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
“丫頭,想不到吧,這麼快又見麵了。”黛玉繼續沉默,這時候能說什麼呢。
“丫頭,你見到朕好像不是很吃驚嘛,難不成鐵檻寺時你已經知曉朕的身份了?”
黛玉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了。“回皇上,黛玉當時並不知道皇上的身份。隻是根據當時幾位的衣著舉止猜測幾位必定出自富貴之家。後來見到李公公來傳旨,才意識到皇上的身份。”
“果然是個聰慧的丫頭。朕一看到你,就覺得麵熟,後來找人查了下,原來是林如海和賈敏的女兒,這就難怪了。林愛卿清廉正直,把江南鹽政治理得很好,功在社稷,可憐你小小年紀就失去父母,寄居在外祖母家,朕愧對忠臣啊。所以朕才下旨封你做了郡主。”
“爹爹隻是做了為人臣者應該做的事,若爹爹知道皇上還記著他,必定很開心。”黛玉當然不會相信皇上的說辭,若真是感念爹爹的忠誠,早在爹爹逝去時就會封自己了,幹嗎等到現在。
“是個有見識的丫頭。對了,丫頭,最近準噶爾部叛亂的事你聽說了嗎?”
“回皇上,黛玉略有所聞。”黛玉感覺不妙,皇上幹嗎問自己這個,難道那天在酒樓的話竟然被皇上知道了。
“朕現在正頭疼呢,也不知道該派誰去領兵。丫頭,你有什麼看法啊?”
“回皇上,黛玉乃一閨格女子,怎麼能知道這些事情呢?”黛玉當然不會亂說。
“哦,是嗎?不過丫頭那天在酒樓的那番話就很有見地。怎麼,在朕麵前就不敢說了?”
黛玉低著頭,並沒有立刻回話,心裏卻在掙紮,不明白康熙到底意欲何為。又想到那個算命先生的話,“要讓一切回歸原位”,難道自己到這裏來是為了完成某種使命?現在該是自己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如果自己不回答的話,曆史會按照原來的方向發展嗎?到底該怎麼回答呢?
康熙似乎知道黛玉的答案,也不急,別的人也都默然,禦書房裏一時靜悄悄的。
“回皇上,黛玉隻是一個小女子,關心的也是些風花雪月的事,關於那些國家大事,也隻是聽些傳聞,基本上是當作消遣,所以不敢妄論。至於上次酒樓所言,實在是有感而發。皇上可能不知道,黛玉自娘親去世後,就被外祖母接來撫養。雖然外祖母很疼愛黛玉,然而外祖母家是個大家族,上上下下幾百口人,總有些小人喜歡背後說人閑話,所以關於黛玉的流言也有不少,隻是黛玉懶得跟他們計較,但心裏卻最是厭惡那種人。因為黛玉曾經聽爹爹提過江南救災的事,所以知道在酒樓的那些人說的並不是事實,才會說些不平之語。”黛玉最後還是放棄了當救世主的念頭,因為自己不願意,也不能。
康熙似乎有點意外黛玉會這樣回答,不過也沒在追問下去。“今天的事情就議到這裏,你們先下去吧。”康熙對著眾人說。眾人遵旨退下。“丫頭,既然來了,就陪著朕用午膳吧。”“是”黛玉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