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笑著說:“因為我們的超市地處富人區。富人們使用的東西當然是好的,以前其它地方的人不到這裏來購買是因為他們擔心太貴,在普通市民的心裏,他們總是覺得富人們使用的東西都是價格昂貴的。所以我花了幾萬塊錢去報社買了一個專版,然後將我們日用品的價格都打了上去。”

我不禁朝他伸出了大拇指,“爸,真有您的!”

其實父親使用的就是明星的廣告效應。富人區也可以算是明星效應的一種,因為普通老百姓在對富人有著不滿的同時心裏卻有著一種羨慕,總是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其實是對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成為富人是目前很多人心中追求的目標,而“富人”這個詞給人們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有錢人;他們使用的東西很高檔、很有品味。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這樣的廣告效應當然非常的有效果了:

一是光環效應。心理學的研究曾證實了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光環效應”或稱“暈輪效應”。它是指由於一個人具有較高的吸引力,而使得別人傾向於把他所有的品質都評為好的,包括那些沒有吸引力的方麵,就像光環所籠罩,使得人看不清他(她)的真實麵貌。

人們都喜歡美好的事物,而追求一致性,也是人的種傾向。由於某人某一方麵的特征美好而傾向於認為其整個特征都是好的,這種心理特點,造成了廣告中喜歡用有高吸引力的名星來傳達信息,給消費者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其次是思維定勢的影響。正麵的知名人群在社會上存在一種可信度,這是人們具有的一種隱含的認同感,這種思維定勢普遍存在。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消費者對一個廣告的相信程度取決於消費者對信息來源及信息本身的信賴程度,前者可以說是消費者用來決定後者是否值得相信的重要依據和線索。當消費者對產品內容知之甚少時,他們就會相信那些他們比較信賴的知名人士的建議。用明星作廣告,正是利用了明星廣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其三是消費認知心理的影響。消費者對外部事物的認識通常是通過感覺、知覺、記憶、聯想、思維等心理活動機能完成的,注意貫穿於整個心理活動過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明星的事業發展和生活花絮常常是人們茶餘飯後關注的焦點,因此,明星廣告利用人們對明星的關注借此引起人們對新產品的注意,從而提高產品知名度。同時,明星的容貌、氣質、威望也能激發人們豐富的聯想,使人產生對明星推薦的產品質量好、檔次高、企業實力雄厚等方麵的良好印象,從而增加對企業和產品的信任。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們從對商品的一無所知到了解商品,一直到引起購買的態度變化和行為變化,在許多場合下,不是依靠對商品的覺察、理解和正確評價,而是依據商品的外部線索,諸如專家評價、名人說服等。當受眾有意或無意地注意到這種啟發式的線索時,一般情況下,會做出啟發式的決策,如“要買就買專家推薦的東西”。

還有就是從眾心理的影響。在不成熟的消費市場,人們的自信心不足,在購買行為上普遍存在著從眾傾向,而明星通常是體育類或其他類產品的意見領袖,因此,許多消費者潛意識地模仿著明星消費過的產品,並促成購買。

我想不到父親竟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這樣的東西。我認為這是他好學與有著豐富人生經驗積累的結果。

父親今天的心情特別的好,他向我提議道:“今天我們喝點酒吧。我都好幾天沒有看到你了。怎麼樣?最近的工作還好吧?”

我回答說:“終於把這次的接待任務搞完了。不過接下來還有一次更大的接待任務......”

隨即,我把最近自己的工作情況對他簡單地講述了一遍。

父親點頭道:“這官場裏麵的事情,最無聊同時也是最無奈的就是接待了。那你最近喝了不少的酒吧?”

我點頭道:“是啊。天天喝。不過沒關係,今天我陪您喝點。”

正說著,我的電話忽然響了起來,我急忙拿出來看,頓時就緊張了起來,因為這個電話竟然是夏嵐打來的。

“爸。領導的電話。我去上邊接。”我急忙對父親說道。

父親當然不會說什麼了。於是我拿著電話急衝衝地朝自己的臥室裏麵跑去。

也許是時間耽誤得有些久了的緣故,當我跑到臥室裏麵、關上房門的時候卻發現電話已經被對方掛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