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座寺廟真的存在,而且真的在曆史上那麼有名的話,那就不得了了。那就不是一座寺廟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它會讓我們上江市很快名聲在外,從而極大、極快地帶動我們全市的經濟的。你們看看少林寺、武當山,還有全國的其它一些知名的寺廟、道觀,它們對當地經濟發展及知名度的影響有多大這就不需要多說了吧?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挖掘我們本地的各種資源,特別是文化資源,這非常的重要。”
到了民宗委後我直接向民宗委主任問起了這件事情,他回答我道:“我以前好像是聽說過這件事情,市誌辦好像還特地給省裏麵的文物局打過報告,請求他們來考古發掘。可是人家不感興趣,也可能是我們這邊不願意出錢,所以這件事情就這樣擱下來了。”
我心裏很是不悅:這麼重要的事情這些人竟然如此麻木。這說到底還是這裏的幹部對商機、對本地曆史文化的麻木。不過我不可能在這地方表現出自己內心的不快來,畢竟這個部門不是我管轄的範圍。它是市統戰部下屬的單位,而統戰部長也是市委常委。
我隨即問道:“我們市裏對這段曆史最了解的是誰?”
他搖頭道:“這我就不知道了。馮市長,你去問問文化局,說不定他們知道。”
我不禁在心裏苦笑:你們可是專門管這一塊的,連你們都不知道的事情文化局的人會了解嗎?而且這些人都是坐機關的,從來沒有深入下去關心過這樣的事情,所以他們不知道也是一件不值得奇怪的事情了。
說到底這就是文化上的斷層,而形成這種斷層的原因卻很多。
有人認為,中國文化的斷層是從“五四”後就開始出現的,因為“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反帝、封建,宣揚民@主與科學。而當時的人們有些走極端,認為凡是封建的東西都是壞的,都應該拋棄,包括我們的傳統文化。而“文@革”就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再一次更大的浩劫,使得傳統文化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再次被淡化。
我認為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是我更認為現代社會對中國文化的衝擊更大,因為人們越來越浮躁,而且很多人已經開始接受西方文化,同時也就慢慢摒棄了我們的傳統文化。
隻有強者的文化才能征服別人,而想要當強者,就必須有自己的文化。
蒙元滿清就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蒙古入主中原,穿漢服,欣賞漢家文藝,品漢家美食,華夏的一切都使這個遊牧民族驚奇,逐漸被漢文化同化,所以武力如此強大的遊牧民族被漢人融合。
而滿清正是知道了文化的力量,切斷華夏文化,才導致了我們漢人到現在都一蹶不振。還有,雅利安人入主印度,扶植印度教種姓製度,導致一個文明古國成了一個阿三國家。猶太人被滅國兩千年都可以複國,不都說明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嗎?這就像物種入侵,自然界本身是平衡的,但是外來物種如果沒有本地物種的製約,會迅速占領當地資源。這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就更別說文化入侵了。
所以,沒有以華夏為中心的包容就是被別人征服。弱國何談包容?現在的一切西化,不就是我們被人家西方給化掉了嗎?辛亥革命的失敗就在於韃虜驅除了,中華卻沒恢複,因為當時的曆史局限性而一切西化,導致國人到現在都沒有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