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格丹諾夫表示,北約稱這次事件是“誤傷”,這是十分荒唐的解釋。他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應當堅決製止北約繼續轟炸南聯盟。
烏克蘭通訊社總編賽科得知新華社女記者邵雲環在北約襲擊中遇難的消息後,立即給新華社駐烏克蘭分社打來電話,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他說,烏通社全體工作人員一致譴責北約的野蠻行徑,對中國同行的遇難感到極度難過。他指出,北約必須承擔責任、受到懲罰。
5月10日出版的羅馬尼亞全國性大報《天天日報》在頭版發表長篇社論,強烈譴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社論由該報社長、著名政治評論家克裏斯托尤撰寫。在社論中,克裏斯托尤指出,北約空襲中國駐南使館的暴行是對國際法和外交基本準則的無恥踐踏,是對一個愛好和平國家的危險挑釁,是20世紀首次發生的空襲外交代表機構的嚴重罪行。北約官員的“誤炸”之談是無法說服任何人的。所有跡象都表明,北約有預謀地把中國使館選為轟炸目標,是因為中國對南人民的正義鬥爭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援助。
社論強調,從長遠看,美國必敗。美國目前的所作所為使中國青年和全世界人民認清了美國幾十年來竭力推行的文明模式的虛偽性,從而激起了中國、歐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反美浪潮。美國企圖充當世界憲兵,在各國人民頭上稱王稱霸,最終必將重蹈希特勒納粹德國的覆轍。
5月9日,韓國各新聞媒介均在第一版顯著位置報道了北約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消息,一致批評北約的這一行動違犯了國際公約法。
《東亞日報》的一位記者對新華社記者邵雲環等中國記者在北約的襲擊中遇難表示哀悼。
韓國基督教電視台記者鄭正根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導彈襲擊中國駐南使館是“對國際公約法的公然違犯”,他對此感到“震驚”。他對中國記者在襲擊中遭到的不幸“深感悲痛”,並祈禱遇難者安息。
越南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潘光9日清晨打電話給新華社駐河內分社,譴責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對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同誌不幸遇難表示沉痛哀悼。
越南通訊社社長胡進毅也於5月9日打電報給新華社社長郭超人,對北約用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殺害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同誌“表示無比震驚和憤慨”。
菲律賓《商報》的評論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窮兵黷武,連續四十多天轟炸南聯盟,現在連中國使館和醫院都不能幸免,充分暴露了美帝的瘋狂殘暴。”
《菲華日報》和其他菲律賓報紙都在頭版顯要位置刊登了中國政府抗議北約暴行的報道和北約襲擊中國使館的照片等。
馬來西亞主要日報《南洋商報》10日發表社論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3枚導彈從不同角度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行徑不僅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侵犯,同時也肆意地踐踏了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馬來西亞孫子兵法學會會長呂羅拔11日在《南洋商報》上撰文,譴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並呼籲美國立即停止對南斯拉夫的轟炸,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科索沃問題。文章中說,當今世界不是一個單極的世界,美國妄想獨霸世界的企圖不得人心,同時必定會遭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抵製和反對。
新加坡各種媒體都迅速就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作了報道,記者采訪到的社會各界人士一致譴責北約所犯罪行。
5月10日,來自泰國8家主要報社的86名記者向美國駐泰國大使館遞交了一封抗議信,強烈譴責北約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殺害三名中國記者的野蠻行徑。
黎巴嫩《使者報》國際部主任麥克哈爾9日也表示,中國駐南使館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北約的襲擊就是明目張膽地侵犯中國主權。
埃及中東社社長安薩裏9日致信新華社社長郭超人,在信中,他對北約空襲中國駐南使館時造成三位中國同行死亡感到非常難過,為此,他向死難者的家屬和中國人民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5月10日的《今日美國》發表社論,認為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的的影響是“長遠的”和“難以預測的”,北約將為此付出政治代價,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戰爭擴大的危險增加了。社論說,白宮和北約的領導人認為空襲能很快使米洛舍維奇屈服的想法是一廂情願的。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同日也發表社論,認為這一事件引起了外交上的嚴重後果。目前首要的是,美國和北約停止空襲,或者暫停空襲,避免襲擊能造成平民傷亡的目標。
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的哀悼和憂慮
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遇難後,我們來到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工作者組織,采訪了該組織的秘書長艾丹?懷特。
懷特將我們迎進辦公室,他首先表示已獲悉3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的消息。這時外麵正下著傾盆大雨,室內空氣凝重。懷特心情沉重地說,北約的狂轟濫炸已經造成許多塞爾維亞新聞工作者遇難,但萬萬沒有想到遇難者名單中又增加了中國的記者。
沉默片刻後,懷特肅然宣布:“我們鄭重地向在駐南中國使館可怕的災難中遇難的中國同行及其家屬轉達我們深切的哀悼、同情和關注。”
懷特說,新聞工作者聯合會正統計在南聯盟遭遇不幸的記者名單。他當即請我們提供中國受害者的準確姓名、年齡和工作單位。懷特說:“這將成為重要的曆史檔案。”
他說,“當中國使館遭北約襲擊的事件發生後,我們像世界其他許多組織一樣感到非常震驚。而當得知遇難者是記者時,我們更是感到無異於挨了重重的一擊,簡直難以想象又有記者成為北約炸彈的犧牲品。”
懷特曾在英國《衛報》等新聞機構當過記者,對記者工作的艱辛和所冒的風險感受頗深。他說:“對我們來說,這是極度令人震驚的,因為新聞工作者這一特殊群體正為北約的轟炸付出極大的代價。”
外麵的雨越下越大,我們的話題也變得更加沉重。我們談到戰地記者的命運。懷特先生憂鬱地注視著窗外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必須設法使這種災難不再發生,避免平民的傷亡,特別是避免新聞從業人員和記者的傷亡。”然而在北約野蠻轟炸持續進行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幻想避免災難嗎?“這三位中國記者在中國大使館裏,是因為他們認為那裏是貝爾格萊德最安全的地方,然而他們用生命的代價再次證明了戰爭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