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息之後,一個挺拔的人影緩步走了進來,他一身紅黑色的蟒紋錦袍,金冠高束,額前係著紫金翡翠抹額,雌雄莫辨的臉俊美絕倫,形狀優美的唇緊緊抿著,麵無表情的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
“孫兒琰諾,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清和單膝跪地,垂首行禮。
大殿內寂靜的落針可聞,不少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就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等聽到他自報身份,越加震驚。清和與前太子妃十分相像,皇甫琰諾這個名字,也沒人敢冒用。不是說前太子沒有血脈留下嗎?竟然突然還有子嗣尚存!
有些人早已經得到消息,隻是無法確定真假,此時並不算太驚訝,隻是暗暗想著,前太子遺孤歸來,前朝後宮又要有一場動蕩了。
映初高興的幾乎要控製不住情緒,她擔驚受怕了兩個月,就怕清和他們遭遇到不測,見到清和安然無恙的出現在眼前,她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不少。就不知思寧和喬殊彥他們是否和清和在一起,如今怎麼樣了。
“琰諾快平身!”弘光帝嚴肅的麵容露出明顯的笑意,一邊的皇後更是笑容滿麵,喜氣洋洋。
“謝皇上。”相比較於帝後兩人的高興,清和的表情要冷淡的多。
不過這無損於帝後的好心情,他們隻當清和天生性格清冷。也怪不得這孩子,誰能在目睹全家慘死,又在外逃亡多年,還能時常把笑臉掛在臉上?清和的這種表現,隻讓帝後覺得更虧欠於他。
尤其是皇後,她當年為了保全自己的母族,不得已隻能放棄自己的親生皇子和年幼的孫兒,這麼多年來內心一直深受煎熬,如今孫兒回到她身邊,對她來說是莫大的慰藉。
當年的太子謀逆案,母族百裏家也受到不小的牽連,所幸上天垂憐,太子的冤情最終得到昭雪,皇上也對百裏家進行了彌補,經過數年的發展,百裏家比當年更加強盛,足以庇護她的孫兒了。
弘光帝道:“八年前,太子因謀反一案,全府抄斬,事後證明太子是被人陷害,雖然罪魁禍首已經伏誅,朕每次想起,仍覺心如刀絞。幸得蒼天有眼,為太子留下一條血脈,琰諾在外流落八年,終於回歸皇室,朕心甚悅!”
眾人全部站起,高聲呼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孫千歲千歲千千歲!”
“哈哈哈!”弘光帝大笑,“好!好!琰諾上前聽封!即日起,朕封你為秦王,將你父王的太子府以及生前所留的一切,全部賜封給你。”
清和跪地謝恩。大臣改口,祝賀秦王千歲。
弘光帝又高興的大笑幾聲,道:“今天朕與眾卿君臣同樂,眾卿不必拘束,盡情暢飲!”
歌舞聲起,美酒佳肴陸續端上,喜慶的鍾樂聲中,大殿內的氣氛很快就熱鬧歡快起來。
群臣紛紛向清和敬酒,不管這些大臣心裏怎麼想,表麵上都堆滿笑容,一口一個秦王,叫的十分恭敬。
清和心裏十萬分的不耐煩,但是他初入朝廷,要想站穩腳跟,適當的應酬必不可免,所以隻能端起笑臉,與眾臣舉杯暢飲。
映初遠遠看著,並未急著上前相認。這場宴席對清和十分重要,等宴會結束之後,她再去找他不遲。
映初收回流連在清和身上的注意力,就聽到周圍的女眷都在談論清和,大多數都在談論他的身世和容貌,年輕的小姐們談論容貌的更多,不少女子左一眼右一眼的偷看清和,麵帶紅霞,眼含羞色。
映初不由失笑,清和的容貌綺麗,雌雄莫辯,許多女子都比不上他,在大燕的時候就有很多世家女子心儀於他,為他茶飯不思的人不在少數。來到東周,清和的身份驟然變得貴重,就更加討女子喜歡了。
琰諾,琰諾,映初在心底喚著這個名字,不管清和曾經多麼排斥,從今以後,他就是東周的秦王琰諾了。
“你們就別心生妄想了!”這時一道不大不小的聲音響起,坐在殷清漪身側的少女道,“清漪姐姐對秦王殿下有救命之恩,早在濱海縣的時候,他們就認識了。有清漪姐姐珠玉在前,你們覺得秦王殿下會多看你們一眼嗎?”
“紫琪,不得胡說。”殷清漪輕斥一聲,不過並不帶絲毫責備之意。
映初詫異的看向殷清漪,那位紫琪小姐顯然不可能說假話,殷清漪救了琰諾的事應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