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簽訂《聯合國家宣言》(2 / 3)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黨和政府在斯大林的領導下,采取了靈活的外交政策,積極爭取同英、美以及一切反法西斯國家建立和加強友好合作關係,組成國際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7月12日,在莫斯科簽定了《蘇英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在《協定》中,雙方保證,在對德作戰中,彼此給予各種援助和支持。兩國政府承認,在這次戰爭中,除彼此同意外,既不同敵國談判,也不同敵國締結停戰協定和單獨媾和。同年8月16日,蘇、英還簽訂貿易、貸款和支付協定,規定英國給予蘇聯1000萬英鎊的貸款。鑒於德國法西斯分子在伊朗的活動十分猖狂,蘇、英兩國政府商定,采取聯合行動。1941年8月,兩國同時出兵,從南北兩麵進駐伊朗,從而防止了法西斯分子在伊朗的危害。後來,伊朗成為美、英兩國從南部援助蘇聯的交通要道。

在此期間,蘇聯政府還同流亡倫敦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政府發展外交關係。7月18日,蘇聯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簽訂了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一致行動的協定,同意雙方在戰爭中彼此提供一切援助與支持。7月30日,在倫敦,蘇聯政府又與波蘭流亡政府簽訂了《互助協定》,恢複了蘇波關係。在“蘇捷”和“蘇波”協定中,還規定在蘇聯境內分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和波蘭軍隊,以便共同參加對德作戰。8月間,蘇聯同挪威和比利時的流亡政府建立了外交關係。9月底,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了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

自1941年7月30日羅斯福的顧問霍普金斯訪問莫斯科後,蘇、美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強。在同霍普金斯進行第二次會談時,斯大林提出,希望美國能參加對德戰爭。對此,霍普金斯說,他的使命隻是有關供應問題,至於美國參戰的事,主要取決於希特勒自己和他對美國根本利益的侵犯。霍普金斯在同斯大林的兩次談判中,取得了有關蘇聯實力和前途的大量情報,加深了對蘇聯的了解,他相信蘇軍能夠頂住希特勒的進攻。美國史學家舍伍德說:“這是戰時英、美對蘇聯關係的轉折點。”因此,霍普金斯的莫斯科之行,對於加強和擴大反法西斯同盟起了積極的作用。

希特勒對蘇聯悍然進攻之後,斯大林在7月3日廣播演說中表明,“這個反法西斯壓迫者的全民衛國戰爭的目的,不僅是要消除我國麵臨的危險,而且還要幫助那些呻吟在德國法西斯主義枷鎖下的歐洲各國人民。”斯大林的這篇演說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促使英、美政府也要對法西斯侵略和戰爭目的表明自己的態度。羅斯福和丘吉爾出於本國的切身利益和安全,秘密商定進行戰時第一次會晤。1941年8月初,羅斯福和丘吉爾率領兩國有關的軍政官員在紐芬蘭的阿金夏港舉行會談。羅斯福一行於8月9日乘美國巡洋艦“奧古斯塔”號到達該地;第二天,丘吉爾乘“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進入阿金夏。雙方在軍艦上就有關對德政策問題進行了商討和爭論,最後於8月13日簽署了一項聯合聲明,14日正式公布,史稱《大西洋憲章》。聲明指出,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斯福和聯合王國國王陛下政府代表首相丘吉爾經過會晤,認為他們兩國國策中某些共同原則應該予以宣布。其主要內容是: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麵的擴張,不承認法西斯通過侵略所造成的領土變更,尊重各國人民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複其被剝奪的權利和自治權,世界各國在貿易和原料方麵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國家在經濟方麵最全麵的合作;在最終摧毀納粹暴政之後,希望重建和平,使各國都能在其疆土內安居樂業,保證人類都可以過無所恐懼、不虞匱乏的自由生活。

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這一聲明對於動員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一步加強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打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無疑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羅斯福總統在美國還沒有參戰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與丘吉爾發表這個聲明,充分顯示了這位具有遠見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的勇氣和膽略。他通過“租借法”向抗擊法西斯的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據不完全的統計,從1941年下半年到1944年4月,美國,還有加拿大和英國,向蘇聯提供了飛機1.2萬架,大型驅逐艦12艘,裝甲車9000餘輛,卡車22萬餘輛,以及其他許多武器、裝備和大量戰略物資,支持了蘇聯的抗德戰爭。

為了進一步加強蘇、美、英三國之間的合作,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召開了蘇、美、英三國會議。蘇聯代表團團長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英國代表團團長是軍需大臣比弗布魯克,美國代表團團長是羅斯福總統特使哈裏曼,斯大林也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美、英向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和戰略物資問題。在會前斯大林和丘吉爾的來往函電中,斯大林曾要求英國能在1941年內於巴爾幹或法國開辟第二戰場,以迫使德國從東線調走30~40個師。但英國當時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這樣做。這時美、英即使在提供武器裝備方麵也各有困難。這時美國還沒有直接參戰,它的強大的工業還沒有轉入戰時軌道。英國既要保衛本土,又要維護龐大的殖民帝國,兵力和武器裝備都感到不足。盡管如此,美、英兩國還是盡力滿足了蘇聯提出的一些要求,以支持它把反法西斯戰爭堅持下去。1941年10月1日到1942年6月30日,經過談判,英、美兩國每月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500輛坦克以及其他各種武器和軍用物資,但蘇聯必須向英、美提供原料。

莫斯科會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41年10月30日,羅斯福代表美國政府寫信給斯大林,宣布給蘇聯10億美元的無息貸款。11月7日,美國把租借法擴大到蘇聯,這樣就為向蘇聯提供軍事援助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關於三國外長會議的重要意義,正如莫洛托夫10月2日在閉幕會上所講的:“像英美蘇這樣的強國的力量大聯合,現在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種大聯合,就已大致預定了我們對希特勒匪徒的鬥爭必然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不管希特勒匪徒在戰線的這一陣地或那一陣地取得了多少暫時的勝利,而最後的勝利一定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