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不冒險,就不會取勝。為什麼你們這麼怕德軍呢?我真不明白。我認為軍隊就必須在作戰中流血,不流血,就不可能了解軍隊的力量。
——斯大林
希特勒為了保證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右翼安全和解除後顧之憂,決定首先進攻克裏木半島。
克裏木半島位於戰爭開始後,黑海之濱,它是高加索和頓河的南部屏障。1941年秋天起,它成了蘇德爭奪的戰略要地。克裏木半島上空開始被濃烈的硝煙所籠罩。
整整半年,蘇德兩軍展開拉鋸戰。先是德軍稍占上風,曼施坦因指揮的德第11集團軍憑著良好的裝備衝破蘇軍防禦。但在攻打塞波斯托波爾要塞時,遇到蘇軍頑強狙擊。蘇軍依仗要塞嚴密的防禦陣地,擊退了德軍的進攻。隨著冬季來臨,蘇軍由守轉攻,把德軍趕出刻赤半島。之後,戰場出現膠著狀態。蘇克裏木方麵軍從1942年2月到4月接連發動3次攻勢,都沒有突破德軍防禦。
進攻克裏木半島的行動由曼施坦因指揮,他是德軍傑出的指揮官。他指揮作戰不靠勇猛取勝,而多以謀略見長。1940年,德軍曾出人意料地越過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使巴黎屈膝投降,靠的就是“曼施坦因計劃”。1941年夏天,曼施坦因指揮的裝甲部隊從東普魯士出發,4天之內橫掃200公裏,成為蘇軍最可怕的對手。
曼施坦因給第11集團軍製定了代號為“鴇”的進攻計劃。第一目標首先是殲滅刻赤半島上的蘇軍,然後再轉過頭來攻擊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因為刻赤方麵的蘇軍更容易得到增援,不斷構成對第11集團軍側翼的威脅。
蘇軍在克裏木半島一共有3個集團軍,並成立了一個克裏木方麵軍總司令部,就設在刻赤。塞巴斯托堡要塞繼續由蘇軍海岸集團軍負責防禦,約有7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2個海軍旅的兵力。在刻赤的正麵,蘇軍有第44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在1942年4月底,蘇軍在刻赤一共有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22.2個騎兵旅、4個獨立裝甲旅。
麵對這樣強大的兵力,德軍所使用的兵力隻有5個德國步兵師和第23裝甲師。此外,還有新到達的羅馬尼亞第7軍,下轄第19師、第10師和第8騎兵旅。
4月中旬,曼施坦因專程前往元首大本營去晉見希特勒,報告自己在克裏木半島的攻勢計劃。這是自1940年2月間,作為一個軍長把“曼施坦因計劃”當麵向他陳述之後,第二次謁見元首。在這次會見中,希特勒表現出非常良好的理解力,他很注意聽取曼施坦因的意見,不像以前所常有的情形,喋喋不休地引述很多生產數字。希特勒同意他改變優先順序的做法。
蘇軍在人數上雖然比德軍多,但由於刻赤半島地形的限製,卻不能把所有的防禦兵力都用上。而德軍的6個師卻能一次投入進攻,在局部兵力上,德軍還是占優勢。
蘇軍負責防禦刻赤半島的指揮官同時犯了一個判斷上的錯誤,這等於又給曼施坦因提供了一個機會:蘇軍把兵力的2/3集中在半島北麵,判斷德軍將會攻擊防線北部蘇軍弧形突出陣地;而在南部,依據其堅固防禦陣地,隻留1/3的兵力。曼施坦因決定出其不意,把德軍主攻方向放在南部,沿黑海海岸向南部進入,攻擊蘇軍官員預料不到的地方。
1942年5月8日,德軍發起進攻。在轟炸機掩護下,德軍坦克蜂擁而入,很快衝破蘇軍防線。5月16日,德軍占領刻赤,17萬蘇軍被俘,海灘上堆滿了蘇軍的各種車輛、大炮。
斯大林十分震怒,立即將統帥部代表梅赫利斯、方麵軍司令員科茲洛夫中將撤職降銜,並於6月4日發出訓令,要求各方麵軍吸取教訓:“懂得現代戰爭的性質,必須把部隊做縱深梯次配置和建立預備隊。”
當斯大林嚴厲訓斥部屬時,他是否意識到最高統帥部應負的責任?科茲洛夫忘了防禦,甚至在德軍進攻的前一天,還在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奪取科伊-阿桑的進攻計劃,這是否與統帥部製訂的防禦中進攻的指導有關呢?科茲洛夫自己說部隊按進攻態勢布置是為了隨時發動進攻,然而他卻犯了兵家大忌,攻與守必須根據戰場態勢而轉換,忘了防禦的軍隊哪有不失敗的?
刻赤半島失利後,使據守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陷入困境。曼施坦因集中20餘萬人馬,把要塞圍得水泄不通。經過一個多月激戰,克裏木全境落入了德軍手中。德軍進攻克裏木,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