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了最後擊潰斯大林(1 / 3)

被希特勒當作決戰來打的夏季攻勢,一直進展順利。為了最後擊潰斯大林,希特勒決定將他在臘斯登堡的大本營遷往更靠近前線的蘇聯境內烏克蘭行營。

1942年7月16日上午8時15分,在保盧斯集團軍向斯大林格勒發起進攻前一天,希特勒帶著隨從興致勃勃地登上飛機。

3個小時後,飛機在烏克蘭維尼察降落。“克虜伯”轎車沿著山間小路駛往被矮樹環抱的代號“狼人”的暗堡。

盛夏的維尼察,白天酷熱,夜裏氣溫驟降。希特勒很不適應環境潮濕的新營地,他抱怨這裏蚊蟲太多,但前線的好消息大大緩解了他休息不好所導致的情緒沮喪。保盧斯的軍隊進攻順利,希特勒高興地對秘書說:“用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

的確,德軍進展十分順利。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的工作日記,記錄了德軍向前推進的輝煌戰績:

7月13日:南方戰役的發展勢不可擋。

7月16日:會議討論了即將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設想。

7月18日:據偵察部門提供的材料,斯大林將動用全部力量以圖堅守斯大林格勒,讓軍隊渡過頓河並扼守該地域……元首在今天的報告裏發布最高命令,要求全線強渡頓河,開始奪取斯大林格勒的交戰。

7月20日:第6集團軍勝利地向東南方向推進。

7月21口:保盧斯的部隊迅速、果斷地向斯大林格勒推進。

7月22日:第6集團軍的推進得到保障。頓河地區宿營警戒組織順利!

“俄國人全線崩潰了……”戰爭時期駐柏林的瑞典記者佛雷多爾格對局勢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德軍最高統帥部也充滿了這種情緒。

希特勒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以為蘇軍已無力進行抵抗,斯大林格勒可以在向前推進中唾不必在這個方向上使用重兵了。所以,他不顧一些下屬的反對,放棄了德軍的經典作戰原則。

7月23日,希特勒在維尼察召集他的軍事將領開會。在仔細研究了前線形勢後,希特勒決定加快進攻節奏,讓霍特指揮的第4裝甲集團軍幫助A集團軍群進攻高加索。攻打斯大林格勒隻需保盧斯集團軍就行了,因為蘇聯快要完了。“隻要最後一擊,我們就扼住了斯大林的喉嚨。”

本來,在希特勒的計劃中,高加索的戰略地位優於斯大林格勒。盡管斯大林格勒是工業城市和交通要地,但高加索油田是蘇聯戰時經濟的基礎。占領高加索就等於切除了蘇軍的戰爭資源,德軍坦克則會得到一直迫切需要的燃料。更重要的是,德軍越過高加索,德、意兩軍就會攜手共同占領英國統治下的中東,並迫使搖擺不定的土耳其對蘇作戰。高加索的目標關係到軸心國的全球戰略。

戰後英國軍事曆史學家富勒分析道:1942年夏天,德軍“隻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摧毀俄國的經濟力量,破壞俄軍的物質基礎。為此就必須奪取俄國的頓巴斯工業區、庫班糧田和高加索的石油”。

德外長裏賓特洛甫也聲稱:“當俄國儲備的石油用完時,俄國就要屈膝投降了。”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發出的第41號訓令中,明確規定德軍夏季作戰的主要目標就是奪占高加索:“要把現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到南線去進行主要戰役,以便將敵人消滅在頓河以西,爾後奪取高加索的油田並越過高加索山脈。”

由於蘇軍的失誤,使德軍夏季作戰出乎意料地順利。此刻希特勒認為德軍能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便兵分兩路展開進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由最初的主次、先後變為同樣重要了。

希特勒發布了第45號訓令,這個訓令要求A集團軍群加速向高加索方向進攻,並認為隻需要用第6集團軍的兵力,在A集團軍群到達高加索山脈之前就可以奪占斯大林格勒。因此,要求B集團軍群從北麵急速奪取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並在伏爾加河地區鞏固下來,切斷高加索與蘇聯中部地區的聯係。

這個作戰計劃,使德軍分散在多個戰役方向。兵力也由此分散,不同集團的攻戰力量削弱。

這樣,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德軍隻剩下保盧斯率領的第6集團軍了。

保盧斯,黑森人,他是小職員的兒子,羅馬尼亞貴族的女婿。他為人謙遜,辦事認真,待人和藹且有禮貌,但過於謹慎,優柔寡斷。他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參謀軍官,在步兵團供職時,官職升到上尉。接著,保盧斯便轉入裝甲部隊,在一個摩托化試驗部隊當了幾個月的指揮官,因此,他沒有多少指揮經驗。1940年,他被陸軍參謀總長弗朗茲·哈爾德選至參謀總部任重要職務,後任副參謀總長。在參謀總部任職時,他掌管過“巴巴羅薩”計劃的大部分早期製訂工作。1942年1月,保盧斯晉升為上將,並出任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第6集團軍是東線最大的一個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