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東南方麵軍副司令的戈利科夫元帥對布勃諾夫少校有極高評價:
他是一位才能出眾的指揮員,能夠迅速判斷敵情,合理調配兵力。他出眾的地方不隻像許多人那樣勤勉可靠和勇敢,還具有令人羨慕的主動精神。他的旅總是行動神速,戰果顯著。
尼古拉·馬特維耶維奇·布勃諾夫少校生於1905年,曾在戰爭中兩次負傷,因戰功顯赫榮膺列寧勳章。
8月9日在74英裏會讓站,布勃諾夫旅總共隻有25輛KB式坦克,但他卻使德軍失魂落魄。曾參加過那次戰役的德國士兵羅爾夫·格拉姆斯,戰後詳細地回憶了那幾天的戰鬥經過:“8月3日,同往常一樣,坦克第14師以第64摩托車營為前衛,從烈蒙特納亞地域出發作最後的一次長途行軍。此事完成後,即可直接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熱浪翻滾,塵柱陣起,綿延不斷。人和車輛都難以忍受。”
幾天後德軍終於抵達74英裏會讓站,卻與蘇第133旅遭遇,展開混戰。格拉姆斯說:“那幾天是坦克團和炮兵團最不好過的日子。蘇軍重坦克如入無人之境,瘋狂地衝撞過來。”德國兵望之喪膽。一戰下來,德坦克第14師第36團200多輛坦克隻剩24輛。這次慘敗,對格拉姆斯來說感觸頗深。
德軍並不甘於失敗,又源源不斷投入新的兵力。74英裏坦克混戰一直持續到8月17日,雙方損失都很大。
西麵的保盧斯軍團乘霍特軍團節節推進,也發動了攻勢。7日晨,德軍以兩個軍的兵力向第62集團軍南、北兩翼發起攻擊,第62集團軍撤至頓河左岸。
8月12日,華西列夫斯基將軍再次飛抵斯大林格勒督戰,疲憊不堪的蘇軍在缺少樹木的頓河草原上倉促挖掘戰壕,組織新的防線。
15日晨,保盧斯以16個師的兵力將蘇軍第62集團軍切割、包圍。淩晨5時,突然爆發的槍炮聲,打破了草原寂靜。從地麵到空中到處馬達轟鳴,子彈射擊聲、炸彈爆炸聲響成一片。德軍坦克凶猛地湧了過來,空中密麻麻的飛機向蘇軍陣地俯衝轟炸。
蘇第192師殊死抵抗。參謀長塔蘭采夫重傷身亡。師長茹拉廖夫上校身負重傷,昏迷過去。師政治部主任謝列布裏亞尼科夫指揮全師,亦陣亡。全師3000餘人,除數百人突圍,全部陣亡。
頓河右岸的蘇第184、第205師亦損失慘重,陣地前布滿雙方士兵屍體。
8月17日,德軍以慘重代價占領頓河左岸。曆時一個月的頓河彎曲部戰鬥拉下帷幕。在這一個月中,蘇軍頑強抵禦,使德軍總共推進60~80英裏。希特勒隻好放棄行進間占領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17日晚,保盧斯獲悉部隊已占領頓河彎曲部,大大鬆了一口氣。盡管德軍為此付出很大代價,但他臉上依然掛著驕橫的神色。他對副官亞當說:“該發動總攻擊了。”
19日下午18點45分,保盧斯在他的司令部簽署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命令中第一句就狂妄地宣稱:“由於近幾周的致命突擊,俄國人已經沒有力量進行堅決的抵抗,大獲全勝指日可待。”
保盧斯簽署這份命令時絕不會想到,他正帶領著第6軍團向陷阱走去。
伏爾加河畔的決戰進入了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