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變作戰計劃被放緩(2 / 2)

斯大林與華西列夫斯基不敢怠慢,他們決定推遲“土星”和“指環”作戰計劃,集中力量先擊退救援之敵。

曼施坦因會在哪裏選擇進攻的突破口呢?麵對著地圖,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一致認為下奇爾斯卡亞一帶最為可能,那裏距被圍的保盧斯集團軍隻有40英裏。於是他們把15個師的重兵布置在這一帶,而在頓河東南的科捷利尼沃隻設置了5個師的兵力。

科捷利尼沃一帶屬於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防區。與一個月前相比,司令員葉廖緬科上將的心情要輕鬆許多。那時,整個方麵軍朝不保夕,他身上的擔子多重啊!現在好了,蘇軍開始反攻了,他既欣喜又有些窩火。

欣喜的是戰局出現根本好轉,眼看勝利在望了;窩火的是,如今自己雖還是方麵軍司令,但兵馬卻不如其他2個方麵軍,他的部隊在守衛斯大林格勒時損失慘重,反攻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友軍肩上。自認韜略在胸的葉廖緬科,未免有些失落感。

在反攻的最初幾日,西南和頓河方麵軍進展神速,戰果輝煌。相比之下,他的部隊要遜色一些。這次在阻止曼施坦因突擊時,他的部隊被安置在頓河東南科捷尼科沃方向,這大概是前沿最為平靜的一段防線了。作為為國盡忠的軍人,他當然願意戰鬥在最為激烈的戰場。

然而,在12月初的幾天,他發現他的判斷錯了。在科捷尼科沃一線,德軍部隊調動頻繁。在視察這一帶前沿時,葉廖緬科發現蘇軍防守力量薄弱,隻有3個步兵師、1個騎兵軍和一個坦克旅,他的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如果德軍從這裏進攻,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他立刻覺得這想法很可笑,這裏與被圍德軍相距120公裏,曼施坦因從這裏進攻將無法實現他的目標。何況,一旦戰役打響,最高統帥部會作出反應,立刻派兵增援。

這一想法說服了他。但幾天後他又變得不安起來。因為從戰場形勢分析,下奇爾斯卡亞一帶現在已成為注目焦點,德國“霍利特”集群已日益受到越來越強大的蘇軍牽製。葉廖緬科想,德國人如果再從那一帶進攻,就失去了突然性,而如果在科捷利尼科沃進攻,卻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於是他趕緊和華西列夫斯基聯係,講了他的憂慮和不安。

華西列夫斯基權衡半天,卻不能輕易抉擇:“這樣吧,你把51集團軍調上去,加強陣地防禦力量。”他現在必須冒一點風險,科捷利尼科沃防線垮了還有補救措施,而在下奇爾斯卡亞一帶卻不能有半點閃失。

葉廖緬科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向華西列夫斯基討救兵隻是看到防線的缺陷,他也無法肯定德軍真的會在這一帶發動猛攻。但他還是要表示一下擔憂以引起統帥部的重視。“如果德軍衝破合圍,我們還可能輸掉伏爾加河畔的這場會戰。”

其實,在他這麼說的時候,他也不會真的認為德軍會衝破合圍。華西列夫斯基也沒有認真對待,隻是把它作為一句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