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2 / 3)

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征袍花一簇。鎧甲穿連獸吐環,寶刀閃爍龍吞玉。青驄遍體粉團花,戰襖護身鸚鵡綠。

碧雲旗動遠山明,正按東方甲乙木。

號旗上寫得分明:「左軍大將『大刀』關勝。」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醜郡馬」宣讚,右手是「井木犴」郝思文。三員大將,手□兵器,都騎青馬,立於陣前。西壁一隊人馬,盡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纓,白馬,前麵一把引軍白旗,上麵金銷西鬥五星,下繡白虎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白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漠漠寒雲護太陰,梨花萬朵疊層琛。素色羅袍光閃閃,爛銀鎧甲冷森森。賽霜駿馬騎獅子,出白長槍□綠沉。

一簇旗飄雪練,正按西方庚辛金。

號旗上寫得分明:「右軍大將『豹子頭』林衝。」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鎮三山」黃信,右手是「病尉遲」孫立。三員大將,手□兵器,都騎白馬,立於陣前。後麵一簇人馬,盡是旗,黑甲,黑袍,黑纓,黑馬,前麵一把引軍黑旗,上麵金銷北鬥七星,下繡玄武之狀。那把旗招展動處,黑旗中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堂堂卷地烏雲起,鐵騎強弓勢莫比。羅袍穿龍虎軀,烏油甲掛豺狼體。鞭似烏龍□兩條,馬如潑墨行千裏。

七星旗動玄武搖,正按北方壬癸水。

號旗上寫得分明:「合後大將『雙鞭』呼廷灼。」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百勝將」韓滔,右手是「天目將」彭。三員大將,手持兵器,都騎黑馬,立於陣前。東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青旗,紅甲,前麵一把引繡旗,上麵金銷巽卦,下繡飛龍。那一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擐甲披袍出戰場,手中拈著兩條槍。雕弓鸞鳳壺中插,寶劍沙魚鞘內藏。束霧衣飄黃錦帶,騰空馬頓紫絲韁。

青旗紅焰龍蛇動,獨據東南守巽方。

號旗上寫得分明;「虎軍大將『雙槍將』董平。」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摩雲金翅」歐鵬,右手是「火眼狻猊」鄧飛,手□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西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紅旗,白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上麵金銷坤卦,下繡飛熊。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當先湧出英雄將,凜凜威風添氣象。魚麟鐵甲緊遮身,鳳翅金盔拴護項。衝波戰馬似龍形,開山大斧如弓樣。

紅旗白甲火雲飛,正據西南坤位上。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急先鋒』索超。」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錦毛虎」燕順,右手是「鐵笛仙」馬麟。三員大將,手□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東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旗,青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上麵金銷艮卦,下繡飛豹。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結束,但見:

虎坐雕鞍膽氣昂,彎弓插箭鬼神慌。朱纓銀蓋遮刀麵,絨縷金鈴貼馬傍。盔頂穰花紅錯落,甲穿柳葉翠遮藏。

旗青甲煙塵內,東北天山守艮方。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九紋龍』史進。」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跳澗虎」陳達,右手是「白花蛇」楊春。三員大將,手把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西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白旗,黑甲,前麵一把引軍旗,上麵金銷乾卦,下繡飛虎。那把旗招展動處,捧出一員大將,怎生打扮,但見:

雕鞍玉勒馬嘶風,介胄棱層黑霧蒙。豹尾壺中銀鏃箭,飛魚袋內鐵胎弓。甲邊翠縷穿雙鳳,刀麵金花嵌小龍。一簇白旗飄黑甲,天門西北是乾宮。

號旗上寫得分明:「驃騎大將『青麵獸』楊誌。」左右兩員副將:左手是「錦豹子」楊林,右手是「小霸王」周通。三員大將,手把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八方擺布的鐵桶相似,陣門裏馬軍隨馬隊,步軍隨步隊,各持鋼刀,大斧,闊劍,長槍,旗齊整,隊伍威嚴。去那八陣中央,隻見團團一遭,都是杏黃旗,間著六十四麵長腳旗,上麵金銷六十四卦,亦分四門。南門都是馬軍,正南上黃旗影裏,捧出兩員上將,一般結束,但見:

熟銅鑼間花腔鼓,簇簇攢攢分隊伍。戧金鎧甲赭黃袍,剪絨戰襖葵花舞。垓心兩騎馬如龍,陣內一雙人似虎。

周圍定杏黃旗,正按中央戊己土。

那兩員首將都騎黃馬,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首是「插翅虎」雷橫,一遭人馬,盡都是黃旗,黃袍,銅甲,黃馬,黃纓。中央陣四門:東門是「金眼彪」施恩,西門是「白麵郎君」鄭天壽,南門是「雲裏金剛」宋萬,北門是「病大蟲」薛永。那黃旗中間,立著那麵「替天行道」杏黃旗,旗杆上拴著四條絨繩,四個長壯軍士晃定。中間馬上有那一個守旗的壯士,怎生模樣,但見:

冠簪魚尾圈金線,甲皺龍鱗護錦衣。凜凜身軀長一丈,中軍守定杏黃旗。

這個守旗的壯士,便是「險道神」鬱保四。那簇黃旗後,便是一叢炮架,立著那個炮手「轟天雷」淩振,帶著副手二十餘人,圍著炮架。架子後一帶,都擺著撓套索,準備捉將的器械,撓手後,又是一遭雜彩旗,團團便是七重圍子手,四麵立著二十八麵繡旗,上麵銷金二十八宿星辰,中間立著一麵堆絨繡就真珠圈邊,腳綴金鈴,頂插雉尾,鵝黃帥字旗。那一個守旗的壯士怎生模樣,但見:

鎧甲斜拴海獸皮,絳羅巾幘插花枝。天殺氣人難犯,守定中軍帥字旗。

這個守旗的壯士,便是「沒麵目」焦挺。去那帥字旗邊,設立兩個護旗的將士,都騎戰馬,一般結束,手執鋼槍,腰懸利劍,一個是「毛頭星」孔明,一個是「獨火星」孔亮。馬前馬後,排著二十四個把狼牙棍的鐵甲軍士。後麵兩把領戰繡旗,兩邊排著二十四枝方天畫戟。左手十二枝畫戟叢中,捧著一員驍將,怎生打扮,但見:

踞鞍立馬天風裏,鎧甲輝煌光焰起。麒麟束帶稱狼腰,獬豸吞胸當虎體。冠上明珠嵌曉星,鞘中寶劍藏秋水。

方天畫戟雪霜寒,風動金錢豹子尾。

繡旗上寫得分明:「小溫候」呂方。那右手十二枝畫戟叢中,也捧著一員驍將,怎生打扮,但見:

三叉寶冠珠燦爛,兩條雉尾錦斕斑。柿紅戰襖遮銀鏡,柳綠征裙壓繡鞍。束帶雙跨魚獺尾,護心甲掛小連環。

手持畫杆方天戟,飄動金錢五色。

繡旗上寫得分明:「賽仁貴」郭盛。兩員將各持畫戟,立馬兩邊。畫戟中間,一簇鋼叉,兩員步軍驍將,一般結束,但見:

虎皮磕腦豹皮□,襯甲衣籠細織金。手內鋼叉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一個是「兩頭蛇」解珍,一個是「雙尾蠍」解寶。弟兄兩個,各執著三股蓮花叉,引著一行步戰軍士,守護著中軍。隨後兩匹錦鞍馬上,兩員文士,掌管定賞功罰罪的人。左手那一個,烏紗帽,白羅,胸藏錦繡,筆走龍蛇,乃是梁山泊掌文案的秀士「聖手書生」蕭讓;右手那一個,綠紗巾,羅衫,氣貫長虹,心如秋水,乃是梁山泊掌吏事的豪傑「鐵麵孔目」裴宣。這兩個馬後,擺著紫衣持節的人,二十四個當路,將二十四把麻劄刀。那刀林中立著兩個錦衣三串行刑劊子,怎生結束,有《西江月》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