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循循善誘
成為一位出色的交談家並不在於你有多聰明,或者有多少傳奇性的經曆,而在於啟發、誘導別人講話。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談話中是一個前進的信號,而“我”則是一個停止的信號。要設法把談話引向對方的興趣點,多用“為什麼”、“哪裏”、“怎麼樣”等。當他說“我在紐約有一家店”時,你不要匆忙搶著說:“啊,我在巴黎也有兩家店鋪。”而應該問:“在紐約的什麼地方?”
3.長於忍耐
在與人交談中,千萬不要期望對方一開始就熱情高漲,善言者總是等到對方變得熱心以後,才試圖從他們那裏引導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談話中一定要長於忍耐。例如,他們會先問:“請問您尊姓大名?您是哪裏人?您的丈夫幹什麼?您準備在這兒待多久?乘飛機來我市的吧?”等,以激起對方的談話興趣。誰關心這些?你也許會這樣問。誠然。這些問題似乎沒有任何風采和智慧可言,但它們的確能使交談啟動起來。
4.注意談話重心
無可否認,人們總是對自己的工作、家庭、故鄉、理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實,即使像“你從哪裏來”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說明你對別人感興趣,結果會使別人也對你產生興趣。但你千萬別像一位年輕的劇作家那樣,跟他的女朋友談論了自己的劇本兩個小時後,接著說:“有關我已經談得夠多了。現在來談談你吧。你認為我的劇作怎麼樣?”
5.多說讚同的話
如果他說:“我喜歡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樣的愛好,一定要想辦法告訴他。如果他說他出生在一個小鎮上,碰巧你過去也喜歡在那裏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訴他……
6.適當談談自己
當有人要求你講自己的時候,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絕。稍微告訴對方一點你的情況,他會感到十分榮幸。因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態與他交談的。
7.尊重對方
交談雙方應相互尊重,即使已經熟悉,也不可胡亂開玩笑,逗弄和取笑會觸痛別人的自尊,而威脅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險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人們不喜歡被取笑,即使是他們的親朋密友。隻有在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可以開一些充滿善意的玩笑,因為他們是不會追究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的。如果別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歡你,你也可以與他開個玩笑,但千萬別開得過了頭。
在公眾場合講話,感到恐懼和怯場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曾進行過一次有趣的測驗,題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麼?”測驗的結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當眾演講”卻名列榜首。有41%的人對在公眾麵前講話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懼,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當眾講話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一位代表本單位參加演講比賽的年輕女士,一站到講台上,臉就漲得通紅,兩腿微微顫抖,說話的聲音變調。呼吸也顯得急促起來。她剛說了幾句就忘詞了。她越發感到恐懼,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箭一樣射向她,她想躲避,但又不甘心臨陣脫逃。她不能當眾出醜,給本單位丟臉。可她唯一能感覺的是心跳加快,而腦子裏一片空白。早已背熟的語句全都飛得無影無蹤。她放棄了這次演講,跑回自己的座位坐下。直到演講會結束,她也沒敢把頭抬起來。
一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作為見習老師第一次登上講台,當學生起立,師生互致問候時,他想好的開場白不知跑到哪兒去了。驚慌中,他用顫抖的聲音說了句:“同學們,再見!”同學們莫名其妙,麵麵相覷,見老師滿臉通紅,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努力讓場麵安靜下來,但換來的不是鎮靜,而是腦門上涔涔的汗珠。當他下意識地掏出“手帕”揩汗時,台下又是一陣哄堂大笑。這是為什麼?經一位學生暗示,他才發現自己手裏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隻襪子——啊!(真該死)大概是昨晚洗腳時。不知怎麼鬼使神差地把襪子裝進衣兜了。他想避開幾十雙眼睛的注視,抓起板擦擦黑板,整個課堂鬧得翻了天。他窘得無法自控,無地自容,隻好跑下了講台,慌。亂中一抬腳又踢翻了講台旁的熱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