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為何過早星光黯淡了(2 / 2)

心理把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這個家教案例,讓人不由得想起那句話——成才先成人。這是一個真實不虛的道理,是一個人才成長的真諦,是一條心理發展的鐵律。建峰的故事再次警醒我們:成才必須先成人,不能成人怎能成才?

建峰從小就被當成一顆耀眼的童星。可耀眼的星光很快黯淡了,消散了,泯滅了。這是為什麼?一句話,父母光顧了教孩子成才,忘了先教孩子成人,用心理學的話說,家庭教育隻重視智力因素的開發,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成才與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高低,一個人成才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又以非智力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過程。就是說,一個孩子學會了成人,有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質,天資才能得到很好的開發,才能真正最終成才,即便不成為天才,也必會成為有用的人才;反過來,如果沒有學會做人,天資再好也難成才,甚至難成人。

建峰從小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童星,他可能確實天資較好,有較好的智力潛能。但是,由於父母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忽略了人格的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結果,用父母的話說,“同齡人該有的能力和品質他都沒有”,正是缺少這些東西,讓他的智力潛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讓他的童星之光過早地黯淡了。

建峰的心理問題,關鍵就人格問題,是一種人格偏差,或者說是一種人格扭曲,是一種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發展不均衡。不善自理,不會負責,自我中心,意誌脆弱,懼怕挫折,建峰這些不良的非智力品質,或者說人格缺陷,都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的惡果。父母對孩子的打罵相加,根本的還不在於簡單粗暴,而在於對孩子成才的期望過高,過嚴,過急,過於心切。當然,這又與父母個人的事業發展有關。有些個人奮鬥成功的父母,即便不簡單粗暴,往往對孩子也形成很大壓力,妨礙孩子成長。總之,由於建峰的非智力因素沒有跟上來,最終他的智力因素也受到了抑製。至於建峰目前的狀態,折射的是陷入困境又找不到出路的內心困擾與混亂。

心理處方:進行做人教育的補課

建峰的問題確實很難立刻得到很好的解決,但遠不是毫無辦法。

首先,父母要改變自己,進而改善親子關係,改善家庭氣氛,才能帶動孩子的改變。有些問題先擱置起來,尤其是把學習考試先擱置起來,先促成孩子盡快走進校園,再逐步幫孩子減輕壓力,調整自我期望。等孩子心態穩定了,再慢慢改善人格,培養非智力因素,進行做人教育的補課。

兩次谘詢之後,有了初步的可喜效果。父母說自己的心態有所改善,親子關係有所改善,家庭心理氛圍有所改善,有了暖意,有了溫馨,親子之間有了交流,孩子也比較平穩,而且能去上學了。看來,父母確實在努力改變自己,並且已經初見成效。接下來,父母還要繼續努力改變自我,改變教子觀念,來推動孩子的改進,推動孩子學習自理,學習自立,學習生活,學習做人。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補課的過程。希望這樣的補課,對建峰的人生有所補救。

“馬老師微語錄”成才先成人,是一個真實不虛的道理,是一個人才成長的真諦,是一條心理發展的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