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中男孩,有事沒事總是咬指甲,有的指甲都咬禿了還在咬。男孩怎麼啦?又該怎麼辦?
心理症狀:孩子有個咬指甲的毛病
我的兒子今年13歲,進今年剛讀初一。原來他就有個咬指甲的毛病,現在又犯病了。最初,記得好像是剛上小學的時候,就出現過咬指甲的問題,我們沒太在意,慢慢也就過去了。
可是,沒想到現在是個初中生了,孩子卻又舊病複發,而且更嚴重,有事沒事就咬手指,有的手指指甲都咬禿了。為此,我們鬧過孩子,好像不管用。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怎樣能夠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
心理把脈:咬指甲是心理壓力的表現
確實有些初中生特別是男孩,還存在咬指甲的行為。
從心理學角度看,咬指甲是神經性習慣,屬於習慣性行為。既然是習慣性行為,就意味著是反複強化的結果。這種習慣性行為,大多出現在人體驗到精神緊張時,而後無意間的重複,就形成了一種鞏固的神經聯係。
一般說來,孩子的許多異常行為往往是心理壓力的表現,咬指甲就是這樣。上小學是一個生活得轉折期,容易出現適應困難,從而造成心理壓力。初一,也是一個轉折期,也會造成適應壓力。這都會導致孩子的精神緊張,可能就是孩子咬指甲的原因。
偶爾咬指甲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會成為問題。所以,不用擔心會給孩子今後的人生帶來不良影響。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常常就是開始大人的過分注意而強化了這種行為。把它看得平淡一些反倒有助於消除。當然,如果這種習慣性行為過頻了,就需要幫助孩子消除這種行為性習慣。
心理處方:習慣扭轉法最管用
怎樣幫助孩子消除咬指甲這種習慣性行為?
習慣扭轉法是最管用的一個方法。習慣扭轉療法就是教孩子用對抗反應控製習慣性行為。先教給孩子一種對抗反應應。比如,對已經上學的咬指甲的孩子來說,對抗反應就應該是,用手握緊鉛筆l~3分鍾或攥緊拳頭l~3分鍾。讓孩子一旦察覺到這種咬指甲的行為,如當手正向嘴移動時,就應立即中止行為並握緊鉛筆。如果孩子當時沒有鉛筆或鋼筆可握,對咬指甲的對抗反應就應該用拳頭,用另一隻手握住它l~3分鍾或把手放在口袋裏l~3分鍾。家長既要督促孩子堅持不懈以對抗反應來抑製習慣性行為,更要及時肯定讚許孩子運用對抗反應的成功。及時的鼓勵和強化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還可以用厭惡療法。可以幫孩子在手指上,塗上一些異味的東西或纏上紗布,使之在咬手指時產生一種厭惡感,從而減少或消除這種精神性習慣。
再有,還可以采取灌滿療法。也就是規定孩子在一定時間裏反複地咬手指,這常常會使人感到不舒服不愉快,從而抑製或消除神經性習慣。
最後還有一個對策,也是治本的對策,就是幫助孩子化解心理壓力。前麵說過,孩子所以到了初一又出現咬指甲的現象,很可能是因為剛剛走進初中校門出現了許多不適應導致心理壓力所致。所以,父母還應從幫助孩子心理減壓入手,幫助孩子具體解決入學的適應問題。一旦適應問題解決了,心理壓力化解了,孩子的咬指甲行為可能就不禁而止了。這才是治本。
“馬老師微語錄”一般說來,孩子的許多異常行為往往是心理壓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