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的命令還分別發給了晉綏的賀龍、晉察冀的聶榮臻,命令他們都“向北行動”。總之,目標全是向著東北方向,向著毛澤東在8月9日會議上所說的我們“都有所準備”的綏遠、熱河、察哈爾、遼寧和吉林等地進發。
十分明顯,中共中央是把東北放在了這場“極猛烈的爭奪戰”中最重要的位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第一,如前所述,這時的東北,日寇已經投降;國民黨方麵無論是黨、政、軍、警、特,從來在這裏就沒有什麼基礎,東北可以說正處在一個短期的權力真空之中。國、共雙方誰能先進入東北,並得到人民的支持,誰就能先占有東北。
第二,這時的東北,暫時在蘇軍的控製之下。蘇聯可能會按《雅爾塔協定》向國民黨政府交權,可是蘇聯又堅決不會同意美軍和國民黨一道進入東北,而國民黨軍隊是不可能和美國的軍事力量分開的,所以在美、蘇矛盾之中,我們隻要搶在國民黨軍隊的前麵,造成了既成事實,蘇聯就不可能把東北全部都交給國民黨。
第三,東北有當時全國最多的工業資源和最好的工業基礎,鋼都鞍山、鐵都本溪、煤都撫順,當時都已形成氣候。機械工業和化學工業也處於全國的領先地位。據1943年的統計,東北的鋼產量占全國的93%,鐵產量占全國的87.7%,煤產量占全國的49.5%,發電量占全國的78.2%。東北還有全國最密的鐵路網和公路網,都約占全國的一半。這些,對於我們下一步進行全國的解放戰爭,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
第四,東北的北邊是蘇聯,西邊是蒙古,東南邊是朝鮮,南邊是大海。東、西、北方向都對我們的發展有利,當時蘇聯對我們的態度雖然不算很友好,但至少不會在背後對我們開槍。我們要對付的,就隻是南邊的國民黨軍隊。可是,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為了保存實力,把他的主要軍力都縮在西南地區,在華北基本上沒有任何軍隊,他要把軍隊從西南運到東北,不是十天半月就可以辦到的。就是以後國民黨軍到了東北,我軍與他們爭奪時,我們在東、西、北三個方向仍然是安全的。
第五,我黨在東北早有抗日武裝,在華北和華東更有廣大的解放區,如果把東北拿到手,整個北方就是我們的半壁河山。就算蔣介石執迷不悟,真要挑起全國內戰,形勢也對我們有利。
這就是我黨中央在百忙中把爭奪東北作為抗日戰爭勝利後最大的大事來抓的主要原因。而且,抗戰勝利以後國內的發展形勢是中央早已看到的,我黨在抗戰勝利之後必須向東北發展這一決策是中央早已確定的。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就已經明確提出了爭取東北的任務。他說:
東北四省極重要,有可能在我們的領導下。有了東北四省,我們即有了勝利的基礎。
要準備20到30個旅,脫離軍區,將來開到東北去。
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的發展,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隻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因為我們根據地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連在一片。
這時,在山海關至張北的長城一線,我軍早已部署了李運昌、呂正操、張學思等部。而且這其中的呂、張,還有山東的萬毅,都是原來東北軍的將領,張學思是張學良的胞弟。這些,都是中共中央準備開拓東北早已準備好的力量。
在中共中央的全麵部署和具體安排之下,我軍爭奪東北的行動緊張而有序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