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各有盤算(2 / 2)

用力握了握阮煙羅的手,彼此的親密、信任,在這樣一個微小的動作裏,傳達的淋漓盡致。

“宣諸位大臣進來!”這個動作落入太後眼中,她突然開口,把大臣都宣了進來。

有保守派的大臣看到阮煙羅,立刻叫道:“阮氏女,你怎麼還在這裏?皇上已經下了旨意,你若有廉恥,就該自己了結,怎麼還好意思站在淩王身邊?”

又有大臣聰明一些,看到南宮淩的表情,猜出了他的決定,當即大聲叫道:“淩王殿下,華妃叛亂,南宮瑾斷無資格繼承皇位,請淩王殿下以天曜社稷為重,即刻休阮氏女,處死阮家滿門,好遵聖意登基!”

皇帝的旨意立在華妃叛亂之前,聖旨上本不該出現有關華妃的內容的。

可是太後在宮裏呆了這麼多年,勢力何其龐大,雖然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實則宮中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她的人。

皇帝死了之後,這宮中就沒有比她勢力更大的人,就算是高培盛,也無法與太後相比。

皇帝的旨意原本隻有後麵一段,第一句話是太後命高培盛加的,反正聖旨本就是高培盛所寫,皇帝臨終前又把玉璽也托付給了他,讓他交給太後,現在要再寫兩份同樣的聖旨,根本是易如反掌。

至於檔案館那邊,負責的太監,本來就是太後的人。

高培盛此生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但身為影衛,對皇室卻是絕對忠誠的。

太後讓他重寫聖旨的時候,他稍有猶豫,可是發現太後隻是添了第一句話,目的也是解除南宮瑾即位的不利因素,與皇帝的原意並不違背,甚至說,更合皇帝的意思,因此在稍微思忖之後,就同意了。

因為如果沒有這句話,南宮淩一定會拿華妃做亂的事情為突破口,到時候,皇帝的意圖也就根本無法達成。

這亦太後的高明之處,她清楚的知道,什麼事能讓高培盛做,什麼事不能讓高培盛做。

她在聖旨上添那句話的意思,不過是為了更好的逼迫南宮淩而已。

所以此時此刻,有了那份重新寫過,隻多了一句話的聖旨撐腰,滿朝文武都陷入了一種焦慮之中。

華妃作亂,不可能不想辦法控製京中的大臣,他們的宅邸周圍都有杜家派去的人,隨著南宮淩和阮煙羅行動的展開,杜家大勢漸去,他們這些人為了自保,也為了到皇宮來和皇帝表忠心,都殺了不少杜家的人。

如果真的如皇帝旨意所說,迎南宮瑾回來繼承帝位,南宮淩瑾能放過他們嗎?

就算放過了他們,他們的地位、權勢,又還能保得住嗎?

所有的大臣心中幾乎都打著同一個小九九,絕不能讓南宮瑾回來繼位,無論如何,也要把南宮淩推上去。反正南宮淩本來就是天曜最出色的皇子,這次又平叛有功,除了他,還有誰有資格登上那位位置呢?

而要讓南宮淩名正言順的登上帝位,就必須先做到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