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伴讀班底(3 / 3)

再者,先時也有人曾上書,給皇子們選伴讀,但是朱厚熜拒絕得很幹脆。這次徐階自己都沒有提出來,朱厚熜卻主動讓小寶跟著三皇子讀書去了,這一舉動無疑就是在敲打那些想把徐階頂下來的朝臣們——你們比不得徐階。

這種隱晦的暗示,對於遍布人精的朝堂來說已經足夠了。聰明的都噤聲了,愚笨的自然有人收拾他們。

隻是效果達到了,小寶卻也成了出頭鳥。朱厚熜三個兒子,載城年紀大了不說,載垣和載均都還在讀書,沒有伴讀中間卻插進去一個小寶,又算是什麼呢?

於是朱厚熜為了分散他人聚焦在小寶身上的目光,決定給孩子們選伴讀。

伴讀雖說明麵上的意思,就是陪著皇子們讀書的。但是私底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不過是培養勢力。

朱厚熜隻想讓載城一家獨大,他可沒有培養孩子們爭奪皇位的興趣。於是選擇的伴讀,都是從帝黨——也就是絕對忠於他的班底——家裏麵選的。

比如可憐的楊慎,十四歲的小兒子楊琪年,還有年僅十一歲和九歲的兩個孫子楊嶽楊崢,都被朱厚熜強行征召為皇子伴讀,整天被拘束在一點都不像他們父親和祖父一樣浪漫,反而是越老越嚴正的夏言身邊學習。父子祖孫分離不說,楊慎還得眼淚汪汪的看著他的孩子孫子被夏言教導的越來越有小老頭風範——楊慎自己都說,楊琪年如今倒像是夏言的兒子了。

載垣載均本來也都沒有什麼逾越的心思,再加上載城此人腹黑的程度不是一般孩子可以比的,這兩個傻孩子一直以來對他們哥哥都是忠心得很。原本見著二皇子三皇子年紀都大了,想把自己的勢力安排到皇子們身邊,扶植其他皇子上位,日後自己好得利的人,見這樣的情形,心思也就淡了。一時間朝廷上倒是因為小小的伴讀,消停了不少。

說是伴讀,那麼必然就是一起讀書學習,一起玩樂的。在學習方麵,自然是不用提點的,能選為皇子伴讀的,必然在學識上有自己的長處;至於這個玩樂,都是十來歲的孩子,最大的孩子就是楊琪年了,也不過虛歲十四,哪裏還有玩不起來的?隻是有時候礙於夏言,就算是有皇子做老大,孩子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樣的讀書生活很簡單,培養起來同學情誼,也是很牢固的。這些皇子伴讀們,日後不出意外,都是載垣載均的班底,所以朱厚熜在選擇的時候,也都是給載城挑剩下的,才放到這裏來——最機靈的最聰明的最有潛力的,自然還應該是太子的班底。

或許這群孩子們也知道,所以他們平素雖說有夏言重壓,讀書也很努力,卻並不多麼注意朝廷局勢或是時政。再加上夏言刻意的教育方式,幾乎就是把他們往學者的方向引導。

而在太子載城身邊,自然就不可能有這麼輕鬆。王守仁作為太傅,自然是要教導的,他教育的算是明謀;而一手將載城教養到現在的徐階,自然也是這群未來的接班人——或者可以稱之為二世祖們——最主要的教育者之一,他所教導的,就是陰謀了。

王守仁家的孫子,王靜略家的兒子,方緒家的兒子,韓晥家的兒子,夏言的獨生子……不管這些人日後到底能不能成事,起碼現在他們已經被拉攏到載城的身邊了。

朱厚熜覺得,自己為了子孫後代計,也算是費盡心思了。一方麵是太子培養著,另一方麵也削弱皇子們的實力,麵子上還要做得好看。這麼算計下來,還真是累死人。並且這算計的還是自己親近的人,有自己的孩子,也有身邊關係親近,朋友一般的大臣們的孩子,這種感覺還真的不怎麼美妙——總有種負罪感。

還是算計國家大事比較好,累一點起碼心裏舒坦。能夠留給孩子一個強盛的帝國,比起給孩子創造一個不會有人跟他爭奪皇位的宮廷環境,成就感要強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