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努力提高自己抵禦挫折、克服苦難的能力(1 / 2)

《易經》指出,君子應當善於從《困》卦中汲取教訓,在困境中潔德自守,或敢於不惜犧牲某些利益,甚至生命,來達到自己的理想。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追求理想,大家都渴望成功。然而,挫折卻像凜冽的寒風一樣,摧枯拉朽,殘酷無情。若想使春天的幼苗不被寒風刮折、吹死,就得擁有抵禦寒風的措施。相對於幹事業而言,要想在無數次挫折中取得成功,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努力,提高自己抵禦挫折的能力。

困難與事業並存,煩惱與成功同在。在逆境中苦鬥的人,既要冒著失敗的危險,又要麵對無盡的煩惱;取得成功的人,固然帶來喜悅,但經驗證明,他們往往比那些正在奮鬥的人,反而還有更多的不如意。因此,人人都有煩惱。企求過沒有煩惱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幻想和幼稚的思維,追求虛幻,等於與世隔絕。

隻要我們不怕困難,困難就會成為磨煉我們堅強性格的一塊磨刀石。堅強地對待失敗和魯莽地對待失敗是有區別的!堅強的人一方麵不怕困難,另一方麵他們又高度重視困難,冷靜地、深刻地研究和解刦困難,分析它的原因,理智地尋找征服它的途徑:這種明智的態度可以大大地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有一種入畫對困難,雖然具有勇氣,但隻是莽撞行事,橫衝直撞,看起來很堅強,實際上不但無濟於事,有時還會導致進一步失敗,最終造成無可挽回的局麵,這是不可取的。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敗在哪裏。不知道敗在哪裏,以後就可能繼續在同一個地方失敗:知道自己敗在哪裏,就可以搞清楚在導致失敗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觀的,哪些是客觀的,哪些是可以自我控製的,哪些是需要依靠他人的,進而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或者在根本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幹脆放棄,另謀新的出路,因此,必須搞清楚自己究竟則在哪裏。

在失敗的原因問題上,有個人特殊的原因,也有一般性的普遍原因,一般情況下,應從以下方麵去尋找。

(1)客觀環境方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自然環境。

這主要是指由於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所引起的失敗或造成的困境。例如由於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歉收,對許多農民來說就是一種災害,由此可能導致他們其他多方麵的損失。

②物質環境。

這主要是指由於物質的缺乏(包括金錢的缺乏),陸人們無法達到既定的目標。你要炒股,卻沒有資金,目標就難以達到,如果想在炒股中獲得成功,就十分困難。

③社會環境。

每個社會和文化環境中,都有一些行為規範和道德習俗,對人們的成功和失敗構成極大的影響。特別在社會製度,法律製度方麵,對人的約束更是強大。某些不利因素就可能導致失敗,而這種因素一般不是憑個人的力量可以控製的。

(2)個人方麵的原因: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個人方麵的原因主要有:

①個人目標是否適宜。

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總要製定一定的目標。一般說來,這種目標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個人的特點和條件,從而為成功奠定基礎,目標正確,成功就有望;目標失誤,成功就無從談起,很多人的失敗就在於目標脫離實際,實現目標缺乏足夠的條件,或者目標是基於幻想和貪欲製定的。這樣的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目標沒有實現,就給人造成挫折感和失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