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係列(第2輯)17(1 / 2)

1

小國創造大財富

文/天衝

古堡、小徑、一片靜謐;山巒、澄湖、滿眼綠意。有誰會想到,這竟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幾個角落?

位於歐洲的冰島、盧森堡與列支敦斯登,小到許多地圖上都找不到他們的蹤影,但卻全都躋身全球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的前十名。別以為它們的高所得是物價昂貴堆積而成。在考慮物價水準、購買力平價後的平均國民所得,它們仍是名列前茅。

它們國土不大,資源有限,山巒迭起,平原不多,曾經窮困落後;它們的人口也很少,冰島和盧森堡各有三、四十萬人,列支敦斯登隻有約三萬人。但是地理位置極佳,位於各國往來的樞紐,這可能是它們唯一的優勢,可以彙聚各方能量,善用鄰國資源。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無國界的世界》一書中指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國土、人口與資源不再是國家成功的要件,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領導能力與願景。

冰島——歐洲並購生力軍

提到冰島,心中浮現的是卡通影片《北海小英雄》裏頭戴牛角帽、身著鐵甲裙、留著長發與絡腮胡、駕著大桅帆船的維京海盜或漁人嗎?

現在的冰島,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三萬美元,比富國俱樂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平均值高兩成,十五年來薪資漲了一倍,財政赤字大幅降低,最普及的車從平價的豐田CORONA變成高價的豐田Landcruiser。

這些大轉變,靠的當然不隻是捕魚!

蓋曼森兄弟的故事,正是冰島發展的縮影。

一九八六年,他們成立一家供應零售生鮮漁獲的公司,之後,他們迅速擴展到歐洲,產品也增加了各種處理過的肉品。前年,他們直接賣掉獲利較差的水產部,現在總部已遷往英國,專賣各類冷凍肉品或熟食。

去年,這家公司被《商業周刊》選為歐洲火熱成長企業的第三名,英國最大連鎖超市特易購的許多生鮮、即食食品,就是來自這對冰島兄弟。

就像蓋曼森兄弟,冰島人早已走出小漁村,練就一身國際運作能力。

國際化的第一個工具是語言。冰島有自己的語言,但是為了增進與各國的交流,多數人都能使用英文、德文與北歐各國語言。

“大家廣泛地認同,學習外國語言是有用且必要的”冰島中央銀行的經濟學家莫勒認為。

教育也為冰島打造許多新國際人。小小三十萬的人口中,隨時都有八千人留洋在外,其中九成學成後選擇歸國,為國家提供源源不絕的新動力,讓冰島成為平均每人出版最多圖書、閱讀率最高的國家。

冰島商旅更積極走出國門,在歐洲打天下。近幾年,冰島企業家在歐洲並購市場活躍進攻,已經買下英國、法國、丹麥的百貨、食品、房地產、玩具、服飾、珠寶等行業。冰島銀行也在芬蘭、挪威、瑞典與瑞士、英國並購同業。

現在連俄羅斯的釀酒業、英國的足球俱樂部,都陸續出現冰島血統。

《經濟學人》不禁讚歎,小國冰島儼然已是歐洲並購的生力軍,而且他們懂得發揮杠杆,用歐洲其它國家的資金去買這些企業。

《冰島評論》指出,這些進展要歸功於前冰島首相奧德森。自一九九一年奧德森上任以來,推行了一係列自由化與現代化的政策,把冰島帶進歐洲經濟協議,又成立冰島的股市,將企業稅從50%大幅降低到18%。

他在位的十三年間,冰島國民所得成長三成,連對於財經政策一向批判嚴謹的《華爾街日報》也推薦“冰島的奇跡藥方”。

現代化的管理也造福傳統產業。因為冰島降低了對漁民的補貼,但是鼓勵他們改良漁具,他們平均每人漁獲量甚至是海洋大國加拿大的十倍。這批全國12%的上班族,提供了冰島七成的出口收入。

現代化並沒有摧殘冰島的自然生態,反而創造了未來的財富。

普利策獎得主戴蒙所著的《崩潰:社會如何自取滅亡或興盛》就特別指出,冰島兼具自然與現代的永續發展道路值得效法。

在各界為能源吃緊的今天,冰島利用天然的火山蒸氣與海洋之國的水力發電提供七成的能源需求。政府還計劃要用這些資源將冰島轉化成百分之百、目前廣被倡議的“氫能經濟體”(Hydrogen Economy)。

冰島有全球最早對大眾開放的加氫站,將水分解,提供汽車動能,連美國國會參議員希拉蕊·克林頓都前來考察未來替代能源的發展。

雖然一手擘畫冰島轉型的奧德森已經下台,但冰島早已種下繁盛的種子,“就像一部車往正確的道路直線前行,即使駕駛換到後座,方向依然不變。”冰島左翼綠黨領袖席福森比喻。

盧森堡——與鄰結盟創生機

以往,盧森堡給人的印象,就是硬梆梆的、擁有許多鋼鐵。

但現在,它有了一個更酷炫的代言人。去年起風行全球,提供免費網絡電話的公司Skype,就是盧森堡企業。這項技術在一年內吸引了超過千萬用戶,大撼歐、美電信業,促成許多長途電話公司大減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