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炮齊轟金門震驚了世界(2 / 2)

蔣介石命令湯恩伯部隊猛烈反擊。胡璉兵團又趕到金門,投入了戰鬥……

毛澤東於10月29日發出電報給“各野戰軍前委、各大軍區”,通報了金門之戰的失利情況,要求各軍從中吸取教訓。

毛澤東的電報如下:

各野戰軍前委、各大軍區:

據第三野戰軍粟裕袁仲賢周駿鳴三同誌10月28日致第十兵團葉陳及福建省委電稱,10月“27日8時電悉。你們以三個團登陸金門島,與敵三個軍激戰兩晝夜,後援不繼,致全部壯烈犧牲,甚為痛惜。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為輕敵與急躁所致。當你們前次部署攻擊廈門之時,擬以一個師攻占金門,即為輕敵與急躁表現。當時,我們曾電你們,應先集中力量,攻占廈門,而後再轉移兵力攻占金門,不可分散力量。但未引起你們深刻注意,致有此失。除希將此次經驗教訓深加檢討外,仍希鼓勵士氣,繼續努力,充分準備,周密部署,須有絕對把握時,再次發起攻擊。並請福建省委,用大力為該軍解決船隻及其他戰勤問題。至失散人員,仍望設法繼續收容”等語,特為轉達,請即轉告各兵團及各軍負責同誌,引起嚴重注意。當此整個解放戰爭結束之期已不在遠的時候,各級領導幹部中主要是軍以上領導幹部中容易發生輕敵思想及急躁情緒,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為深戒。對於尚在作戰的兵團進行教育,務必力戒輕敵急躁,穩步地有計劃地殲滅殘敵,解放全國,是為至要。

軍委

10月29日

金門一仗,中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登島的部隊三個多團共九千零八十六人,大部分戰死,一部分被俘,成為自1946年6月國共決戰爆發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重大的一次敗仗。

國民黨雖說保住了金門島,但也付出了傷亡九千多人的代價。

葉飛沉痛地總結金門之敗,說道:“指揮員尤其是我的輕敵,是金門失利的最根本的原因。”

對於金門之敗,葉飛曾請求處分。毛澤東說:“金門失利,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接受教訓的問題。”

好在毛澤東還要打金門,葉飛要“戴罪立功”。

毛澤東在1950年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的作戰計劃上,作了如下批語:

粟裕同誌:

先打定海、再打金門的方針應加確定,待定海攻克後撥船撥兵去福建打金門。是否如此,請考慮告我。

毛澤東

3月28日

毛澤東確定了“先打定海、後打金門”的方針,是考慮到定海易打、金門難啃,來了個先易後難。然而,突然爆發的朝鮮戰爭,打亂了毛澤東的計劃。這樣,打金門的計劃就擱置下來。

不過,1953年7月16日,葉飛有了一次和胡璉交手的機會:胡璉率部襲擊福建東山島,葉飛予以還擊,打了大勝仗,殲敵一萬三千人,正好和金門之敗倒了個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