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縣-漢家村-張家場三要點所組成的防線是漢家軍抵抗左軍最後的防線,也是漢家軍的核心所在,可以說,即便防線外的城池全部失去,隻要這三處要點還在漢家軍手裏,漢家軍就能卷土重來,但若這三處據點被奪,那麼漢家軍就會成為無根之萍,隻能等著枯死。
東鄉縣是漢家軍的行政中心,特別是在這種非常時刻,夔州和綏定兩府的幾乎官僚士紳和普通百姓都被轉移到這裏。一時間,東鄉縣的人口急劇增加到了數百萬。
這樣一來,直接導致東鄉縣的商品經濟市場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但這也增加了東鄉縣的治安和管理壓力,好在主管漢家軍政務的商道行管理有度,通過實行雇傭大量百姓修築工事以抵消人口壓力,並將轉移而來的百姓按照籍貫分別登記造冊並分配居住在每個鎮,每個鎮就是一個縣的百姓,由該縣縣令負責調解這些轉移而來的百姓與本地百姓之間的矛盾和管理本縣百姓的生計與安全等措施讓東鄉縣一直處於穩定狀態。
漢家村是漢家軍的重要物資囤積基地,而且是半軍事化管理,整個漢家村除了原住居民不過上千人外,幾乎都是漢家軍的戰士駐紮在這裏,也是扼守東鄉縣的東大門。且從占領東鄉縣以來,連楊明都不能完全清楚漢家村到底囤積了多少錢糧,總之,每過一個月,這漢家村就會加修數十個倉庫,即便是現在每日有數百萬百姓的消耗,也毫不影響漢家村的糧食儲存量,這個自然得歸功於戶科都給事中張有財,如今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都有他的糧食收購點與轉銷點。
張家場是漢家軍的工業孵化基地,承擔著整個漢家軍工業基礎的漢家軍械所雖然在規模和技術上還比不上洋務運動時曾國藩所開辦的安慶軍械所,但作為當今時代唯一可以大批量生產標準燧發槍和火藥等的工廠無疑是整個漢家軍生存的最根本利器。也因此,張家場是漢家軍管理最為嚴格的地方,即便是內閣學士商道行都沒權力進入這裏,這裏一直是軍事禁區。
這三處要點所組成的防線可以說是楊明和漢家軍的生命線,萬萬不可有失,而負責修築這一帶防禦工事的內閣學士商道行自然也知道這裏麵的重要性,他比楊明還先回到東鄉縣,但他卻沒有一天回過家,幾乎每天每夜都在工地上與各方麵的負責人們探討如何加固防線,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甚至與這些百姓同吃同睡,曾經這樣一個貪汙腐化的大明官員如今完完全全的變了樣,完完全全地成了一殫精竭慮的稱職官員,這不得不讓人深思不已。
當然,商道行作為內閣學士似乎完全用不著他在工程上過於積極,也不必讓自己太累,因為葛奇作可是工科都給事中還有羅豐傑也是兵科都給事中,他這個內閣學士一旦事必躬親,顯然就壓製了這兩人的才能表現。
除此之外,禮科都給事中呂浪的殫精竭慮可以說也不亞於商道行,為了宣傳和動員百姓們積極為抵抗殘暴官軍做貢獻,他每日都會去各處村落演講,有時候連飯也顧不得吃就跑到了另一地做宣傳,甚至有時候還會被心懷大明的士紳們暗中殺害,已經遇了好幾次險。
在任何一個王朝的草創期或者是王朝初期,吏治都會比較清明,這也許跟這個時候需要和選拔的都是實幹官員有關,如今漢家軍也是這樣,以商道行和呂浪為代表的漢家軍官員們都因實幹能力較強而讓東鄉縣各地的政府運轉即便是在大敵當前也能有條不紊的進行。
“這裏還要加固一層,左軍若是有大將軍炮沒準會將這裏摧毀”,商道行一邊抹著額頭上的汗珠一邊拍打著各處碉堡擋牆,正說著就見一往台上搬運石頭的百姓因踩滑了腳而不小心地跌落下來,其手裏的石頭飛揚過來,眼看就要砸中正在下麵調製泥漿的人,就忙飛奔過去將調泥漿地推到一邊,而自己卻趔趄著倒在地上,並大喊道:“大家都小心點!”
這一幕正巧被回東鄉縣的楊明看見了,楊明可不認為這是商道行在自己麵前作秀,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提前通知商道行,反而,楊明還故意瞞著商道行,就是想看看這位被自己任命為夔州最高政務官員的商道行在大敵麵前到底是不是實心辦事。見到這一幕,讓楊明很是放心,不禁大笑道:“想不到我們的商大學士身手如此敏捷,隻是別閃著了腰,要不然這數十裏的縱深防禦陣地靠誰來主持修建啊!”
“公子!”商道行見楊明出現,一時愣了片刻,旋即又趕緊站起來,也顧不得揩去身上的泥漿,就著一雙烏黑的粗糙手掌往額頭一抹後就忙拱手笑道:“不知公子會回來,下官有失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