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道】 如何打破“兄弟如世仇”的怪圈?
文/羅建法
無論在自然界還是社會領域,都存在一種非常奇特的反常現象:那些最相近的人,一旦成為競爭對手,其慘烈程度往往比那些相對遠的更殘酷。
在社會領域,存在著“兄弟如世仇”的說法,那些不和氣的兄弟,他們對於對方的怨恨竟然如世仇,特別是生在帝王家或者富豪家的兄弟,更是如此。
在商業領域,有所謂“同行是冤家”的說法,同業的競爭往往最為激烈,而我們熟知的美的與格蘭仕,海爾與海信的同城之爭,充分展示了商業領域的“同種競爭”的慘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兄弟如世仇”的局麵?如何打破這種怪圈?
出現這種“同種競爭”、“兄弟如世仇”的現象,主要存在兩個根源。
一、根源於不充分競爭
不充分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參與競爭的對象少,容易獲得壟斷,因此,為了獲得壟斷資源,處於絕對性的優勢,“同種競爭”就比一般競爭更為殘酷。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古代皇室子弟對於皇位的爭奪。誰獲得了競爭勝利,誰就擁有全部的資源。所以,奪位之爭,宮廷政變往往最為血腥。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把自己的幾個優秀的兄弟全部誅殺,帝王之家是個最極端的代表。妒忌也好,陷害也好,都是根源於利益的傾斜。
在一切非充分競爭的領域,“兄弟如世仇”現象普遍存在的最核心根源,基本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壟斷性資源或者壓倒性優勢。
在非充分競爭的商業格局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打敗競爭對手,就可以獲得行業內的絕對性優勢。所以,當國內的連鎖巨頭隻剩下國美,蘇寧,大中、永樂等幾家時,瘋狂的行業競爭就不可避免。而當目前的國美和蘇寧雙雄對峙,更是不可化解。
前幾年關於美的與格蘭仕,海爾與海信的所謂“同城競爭”,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獲得絕對性的優勢。以空調為主業的美的不希望它身邊出現另外一個空調巨頭,以免失去其在順德基地的絕對性優勢,同樣,格蘭仕也不希望美的威脅其絕對性優勢。至於海信與海爾之爭,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了獲得壓倒性優勢,誰勝利了,誰就可以得寵於青島政府,獲得更多政策性扶持。
在很多企業中,接班人之爭與古代的皇位之爭非常類似。勝利者一旦勝利,將獲得壓倒優勢,而失敗者往往選擇離開。在通用,接班人一旦決定,參與競爭的失敗者往往不再呆在通用;在國內,同樣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二、根源於命運不可分基礎上的“基因求同”
追求相同的基因,也是廣泛領域普遍存在的法則。因為“兄弟”是天然的關係,無法選擇,所以,兄弟之間的相似性,往往決定兄弟關係。如果一個兄弟非常聰明能幹,德才出眾,他是不希望他的兄弟品行惡劣的,因為,命運的關聯性,將使他也受損,兄弟之間要不“臭味相投”,既是兄弟又是死黨,要不就是互不賣帳,一輩子看不順眼。
在商業領域,也存在由於基因求同基礎上的兄弟如仇家。前幾年,金華兩家火腿被查出使用敵敵畏驅蚊,弄的很多人從此對火腿敬而遠之,整個行業很多企業大批大批倒閉。估計這樣的“兄弟”,一定被人給恨死。我們都老老實實,你卻搞東搞西,害大家受連累。
來時前路,就是去時歸途。走出“兄弟如世仇”的怪圈,也在於打破其存在的根基。
其一,變不充分競爭為充分競爭。
皇室兄弟的殘殺根源,在於競爭的不充分:按照規定,當皇帝有兒子的時候,隻有直係的兒子可以繼承皇位,隻要在兒子係列中競爭獲勝,就可以君臨天下,所以,皇帝的兒子為了獲得繼承權,往往不擇手段。
在商業競爭中同樣如此,一個企業裏隻有一兩個能幹的接班人選,很容易出現派係之爭,而如果能幹人多了,反而出現興盛景象。最典型的是當年的宏碁,其旗下人才濟濟,泛宏碁係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企業集群。
打破束縛競爭的體製,開放競爭,往往是很多行業興盛的前提。壟斷的結果,一是有限競爭的幾方不擇手段,如同仇家,另外一個就是造成普遍的“不成器”。因為隻要獲得壟斷,就可以高枕無憂,所以大家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獲得壟斷性地位上,不關心產品,不關係服務,也不管消費者的要求,偏離了商業社會的本質,形成虛假的 繁榮。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是勢大力大,但是中國人享受到的服務比起國外差的出奇,而比起一些市場化的電信巨頭,移動和聯通則遠遠落後。隻能在國內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