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 飛躍:全球縫製設備冠軍製造者
康榮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
柯銀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三方企業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飛躍是誰?1986年10月,浙江台州,邱繼寶在東北三省補鞋三年後回鄉,創辦了家庭作坊式企業——椒江市第二工業縫紉機廠,生產“飛躍”牌縫紉機。2006年,邱繼寶擔任董事長的飛躍集團,是全球產量第一、銷售額第三的世界一流的縫製設備製造商,擁有50大係列500多個品種,形成年產各類縫製設備500多萬台的能力,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的70%。
縫紉機是什麼?有工業與家用之分,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家用縫紉機是中國人的“三大件”之一。在全球跨國公司曆史上,通常認為第一家工業跨國公司是美國的勝家(Singer)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就是家用縫紉機。
冠軍是什麼?就是在某個市場範圍內占有率第一的企業,擁有領先同行的技術和第一品牌的地位,是行業領袖,擁有製定行業規則的能力和影響力。
冠軍是許多中國企業的追求,如何成長為冠軍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飛躍集團20年的成長曆史,揭示了一個家庭工廠如何成為全球冠軍的“奧秘”。我們主要剖析其中最為關鍵的三類因素:漸進式的國際化經營、持續合作的自主創新和專注縫製設備的利基戰略。
漸進式的國際化經營
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一直存在漸進式與突變式之間的爭議。飛躍集團為漸進論又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案例,飛躍集團的漸進式國際化經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目標市場: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
創業之初,飛躍就以海外為目標市場。海外市場的開拓有兩大階段:1989年到1996年以發展中國家為目標市場;1997年之後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1988年,邱繼寶帶著產品,翻牆進入廣交會,被人罰款,並拒之門外,無法利用廣交會這個至關重要的產品出口渠道。後經香港商人指點,邱繼寶帶一名借來的翻譯,第一次跨出了國門。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哥倫比亞,20天跑了7個國家,帶回了2萬多美元的訂單。這是飛躍產品出口的起點。
到1996年,飛躍已與世界50多個發展中國家建立了貿易關係,出口創彙突破2000萬美元。這是飛躍產品出口的第一個階段。
東南亞金融危機促使邱繼寶反思飛躍的成長曆史,並做出兩大決策:一是引進外國先進設備和技術,提高產品質量;二是以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為目標市場。
從1997年開始,飛躍集團把發達國家市場作為重點。到2005年,飛躍60%的產品出口到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彙達2.3億美元,其中的1.3億美元來自歐美發達國家。
進入方式:從產品出口到海外合資生產
進入國際市場主要有產品出口和海外生產兩種方式,海外生產又有新建與收購、獨資與合資的不同組合。近20年來,飛躍集團一直以產品出口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直到2006年4月21日,飛躍集團成功收購MIFRA公司50%的股份,才開啟了海外生產的先河。
意大利MIFRA公司是世界一流的電腦橫機專業製造商,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35年的製造曆史,其品牌RIMACH在業內享有盛譽。邱繼寶說,這次成功收購意大利MIFRA公司股份,將推動雙方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在世界電腦橫機領域贏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飛躍集團的海外並購做法值得借鑒:在股份收購之前的一年半,飛躍集團早就與意大利MIFRA公司開展了技術交流和合作,雙方是在“戀愛”的基礎上“結婚”的。這又是一種漸進,其成功率肯定高於“先結婚,後戀愛”。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3月,飛躍集團與德國ZSK公司簽定技術合作協議,新加坡雙星集團作為第三方參與合作。德國ZSK品牌在紡織機械設備領域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其電腦繡花機生產始自1984年,是世界上品牌最響、技術水平最高、質量最好的電腦繡花機製造商之一。產品95%以上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亞洲等設有分公司,擁有全球100多家經銷商,每年銷售額以20%以上速度遞增。德國ZSK總裁表示,此次合作將發揮各自優勢,生產更加卓越性價比的產品,為各方在全球電腦繡花機市場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否意味著,不久的將來,飛躍集團也將會收購德國ZSK公司呢?
經營資源:從設備到技術、人才,再到機構合作
企業是資源轉換器,把投入資源轉化為能夠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就是在國際範圍內尋找資源、投入資源並有效地轉化。從投入資源角度來看,企業國際化的漸進路線是從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開始,進而到技術交流與合作,再到人才的國際化。飛躍集團的國際化經營正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