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沿皮下淺表層進達一定深度後留針20~30min,不做撚轉提插。一般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急症可每日一次。

選進針點時:對局部病症,選病症所在的同側分區的進針點,對全身性病症,如失眠、盜汗等可選兩側相應進針點。

④注意事項:

腕踝針進針一般應不同,進針痛時要調針,至不痛為度。調針時應將針退至皮下表淺部位,再重新進針。或檢查針尖是否沿縱行直線方向插入;

若出現頭昏,心慌等症需將針退出以防暈針。

(2)太乙神針療法

太乙針灸療法,又稱“太乙神針療法”,是應用藥物艾條施灸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在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中就有記載。近代仍常用此法治療疼痛。

①操作方法

藥物艾條製作

取艾絨100克、硫黃6克、麝香、乳香、沒藥、鬆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蠍各3克,將以上諸藥研成細末和勻。取難能可桑皮紙1張,寬約40厘米見方,攤平。然後先取艾絨25克,均勻鋪在紙上;再取藥末6克,摻在艾絨裏,卷緊。外用雞蛋清塗抹,再糊上桑皮紙一層,兩頭留空紙1寸許,撚緊即成。

②施術方法

用加藥艾條點燃一端,將艾火一端以布十層包裹,熨於穴位上。若熄、冷卻,則重新點燃灸之。如此灸5~7次;

在所灸的部位覆蓋幾層棉紙或布,再將點燃的艾條隔著紙或布,直接按在穴位上,留1~2秒鍾即可。緊接著再按其他穴位。若火熄則重新點燃。每次按灸10次左右;

上述兩法可任意選用。

③禁忌症

實熱證、陰虛證不宜使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頭麵、五官、大血管處禁灸;孕婦腰骶部、腹部禁灸;使用本療法要注意防止發生燙傷現象;使用本療法時最好能備兩支艾條,以便一支燃盡時,另一支立即接上,使火力不輟,效果更佳。

④按語

目前,艾條灸的廣泛運用,實際上就是“太乙神針”或“雷火神針”演變而來的。不同於“太乙神針”艾條是由艾絨和多味藥物製成,而普通艾條僅僅是以艾絨為主,摻以少量的藥物製成。此外,在操作上兩者也有所不同。4.指針療法

指針是以手指按壓或爪切某些穴位,代替針刺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髒腑功能、開竅醒神、止痛等作用。常用於突發性病症,如虛脫、中暑、癔病及多種痛症。亦可用於一些內傷外感雜病的治療。

⑤操作方法

指針的基本手法可分為揉、捫、切、捏、點5種。

揉法:是用手指的尖端,輕按選下的穴位,作環形平揉的一種方法。揉動時手指的尖端不能離開所接觸的皮膚,手指連同皮膚及皮下組織,以穴位為中心,作一小圓形轉動,不要使手指與皮膚呈摩擦狀態。每次揉一小圓周為1次,每穴位一般以120~180次為標準,約2~3分鍾。次數的多少亦可視病情的輕重而定。常用拇拽和中指作揉法。本法在指針中應用較廣。施術時需要根據病人質強弱和病情輕重施以輕重不同的指力。本法可與捫法配合應用。

捫法:是用手指捫按腧穴或身體一定部位的手法。將手指端深深按壓皮膚及皮下組織深部,同時根據病人體質強弱,施以輕重不同的指力,以感到酸麻脹痛為止。當指端按入時,應逐漸減輕指力,最後停止。每穴一般捫按3分鍾左右。捫法又分為單指法和雙指法2種:

單指法:一般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在穴位上。此法常用於胸腹部和四肢部的穴位,如氣海CV(RN)6,中脘CV(RN)12,曲池LI11、足三裏ST36等;雙指法:即兩手指同時捫按兩個穴位。此法常用於頭麵、頸項、腹部、背腹部的穴位,如風池GB20、陽白GB14、天樞ST25等穴位。

切法:用拇指指甲切按腧穴。操作時可用脫脂棉少許,覆於指甲,防止切傷皮膚。指切時用力需要輕而緩慢,特別是壓痛處更應注意,盡量避免切處劇烈疼痛。本法多用於狹窄部位的穴位,如人中GV(DU)26、迎香LI20、少商LU11等。

捏法,是用兩個手指對稱捏壓穴位的手法,可用拇、食二指,也可用拇、中二指或拇指與其它各指,在上下方或左右方對稱相向用力。可捏壓一個或兩個穴位上。如果捏壓一個穴位,拇指在這個穴位上,另一指或其它各指則在對稱地方,此法常用於四肢、肩頸部等部位的穴位,如合穀LI4、曲池LI11、足三裏ST36、三陰交SP6等。

點法:是一指或二、三指點在痛點或穴位上,先輕後重。逐漸深透。本法常用於肩部、背部、臀部和大腿等部位的穴位。

⑥適用範圍

由於指針療法不需要任何操作器械及穴位消毒,可以隨時隨地應用,因此可應用於多種急症的處理,如暈厥、劇烈疼痛等。又因指針療法具有疼痛小的特點,因此廣泛適用於年老體弱、兒童、懼怕針刺者及孕婦等。也可作為患者自我治療及預防疾病的一種方法。

⑦注意事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