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並周圍神經炎糖尿病性神經障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合並症,一般用牛車腎氣丸治療。Ⅱ型糖尿病合並周圍神經病變的老年患者,用沙參、天花粉、麥冬、玉竹、枸杞子、生地、知母、黃芩、黃連、丹參、澤蘭、鬼箭羽等,另服指迷茯苓丸治療。感覺障礙,肢體酸痛者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運動障礙,肌肉萎縮用人參白虎湯。若四肢竄痛,皮膚灼熱為絡脈不暢,用四藤一仙湯(雞血藤、絡石藤、海風藤、鉤藤、威靈仙)。

含並視網膜病變雀目、耳聾,肝腎陰虛者用杞菊地黃丸、石斛夜光丸、羊肝明目丸;白內障加丹參、阿膠;眼底出血用涼血止血的青葙子、穀精草、草決明、杞子、菊花、茺蔚子、大小薊、田三七、雲南白藥等。

含並心腦血管病變合並冠心病以養血活血化瘀為主,常用黃芪、當歸、丹參、赤白芍、川芎、蠶繭、桃樹膠、益母草等。合並腦血管意外半身不遂用補陽還五湯或血府逐瘀湯。

含並皰瘍癰證見牙齦膿腫,久久不愈,甚則高熱神昏用清熱解毒之五味消毒飲、牛黃解毒丸。

(2)其他療法

① 針灸

體針

取穴:主穴:脾俞、膈俞、足三裏。配穴:肺俞、意舍、承漿、胃俞、豐隆、腎俞、關元、複溜、三陰交、陰陵泉。

操作:主穴均取,酌選配穴。以針刺得氣為指標,當患者對針刺有較強反應的,則留針15分鍾。針感不顯者可重複運針。冬季可采取皮下埋針法。每日針1次,12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天,總觀察45天。

耳針

取穴:膽、腎、緣中、內分泌、交感、下屏尖、三焦、渴點、饑點。

操作:耳廓常規消毒後,將毫針速刺入耳穴,留針1~2小時,間隔30分鍾撚轉1分鍾。隔日針1次,每次選5~6穴,兩耳交替,共針10次。

② 單方驗方

麗仁降糖丸

組成:本片為荔枝核加工製成浸膏片。

用法:每天3次,每次4片,3個月為一個療程。

療效:觀察45例,顯效8例,有效2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0%。

亞腰葫蘆製劑

組成:亞腰葫蘆幹品,藥用殼。

用法:煎劑:每日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針劑:50%針劑,2ml/支,每次肌注1支,每日2次;片劑:每次口服2~5片,每日2次。

③ 推拿

操作:患者取坐位,醫者手法操作頭麵、上肢、胸背部時,取站立位;操作脅肋、腹、腰骶及下肢部時,取坐位。頭麵頸項部:拿五經,推躋弓,拿頸項,分眉弓,點睛明,分迎香、入中、承漿,掃散角孫,合頸項。軀幹部:平推胸背,兩脅肋、脘腹及少腹、腰骶。上肢部:拿前後血浪,開電門,平推上臂,理掌背、五指、臂四縫,掌擊拳麵,運膀子,搓手背,抖肩臂,拿龜穀。下肢部:點衝門、血海、太溪,提拿大小腿前後肌群,平推大小腿內、外側,搓揉大小腿。重複頭麵頸項部手法。掌擊囪門,拳擊大椎、八醪穴。在實施上述手法操作中,根據上、中、下三消分型不同,手法重點各有不同。上消:著重平推上胸部和三指直推兩乳間,並兼用中指點揉膻中、中府、雲門、氣戶、庫房等穴;在平推背部時,兼用拇指推揉肺俞、膈俞、大椎諸穴;在平推搓抖上肢時,兼用拇、食指拿按曲池、手三裏、少商諸穴,最後提拿搓揉肩井穴5次。中消:重點斜推兩脅部和橫推脘腹部,兼用中指點揉期門、章門、中脘、氣海、關元、天樞諸穴;在平推背部時,兼用拇指推點脾俞、肝俞、胰俞諸穴;在平推下肢時,兼用拇指揉血海、足三裏、三陰交,上述手法均以酸脹為度,最後重出太椎穴之下。下消:著重橫推腰骶和斜推少腹部兼用拇指揉腎俞、命門、誌室、八·諸穴,以有酸脹為度;用中指按揉氣海、關元穴;平推下肢時,兼用拇指點揉三陰交、湧泉穴,均以有酸脹為度。隔日治療1次,每次約30分鍾,40次為一療程。

④ 食療

組成:新鮮檸檬30~50克,雞肉100~200克。

用法:用上藥燉熟後,飲湯或吃雞肉,分1~2次吃;或單以檸檬絞汁或水飲亦可,每日3次,10~15天為一療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