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濕熱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解毒。
處方:萆薜30克,蒼術15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生薏苡仁20克,黃柏12克,川牛膝12克,赤芍12克,苦參15克,黃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加減:若濕疹偏於上部加荊芥、防風;發於中部或肝經所分布者可酌加龍膽草、生山梔;糜爛滲出液甚者加用紫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部。
常用成方:二妙丸、四妙丸、萆薢滲濕湯、龍膽瀉肝湯等。
③ 血燥
治法:養血祛風,清熱化濕。
處方:生地15克,當歸20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防風6克,苦參15克,澤瀉12克,黃芩12克,首烏12克,白蘚皮12克,威靈仙12克,生甘草2克。
加減:瘙癢甚影響人眠者宜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棗仁;口渴咽幹酌加玄參、麥冬、石斛;目睛幹澀加枸杞子、菊花;大便艱澀加胡桃仁、核桃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四物湯、清營湯、涼血地黃湯、當歸補血湯等。
④ 濕阻
治法:健運脾胃,除濕祛風。
處方:生黃芪30克,白術15克,蒼術9克,茯苓20克,米仁30克,陳皮9克,厚樸9克,茵陳9克,澤瀉12克,赤芍12克,防風6克,徐長卿12克,生甘草2克。
加減:胃納不香加砂仁、雞內金;胸悶不舒加枳亮、木香;舌苔厚膩加藿香、佩蘭;劇癢滋水浸淫加滑石、苦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胃苓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藿樸夏苓湯等。
(2)其他療法
① 針灸
體針:
取穴:分2組:甲組、合穀,曲池,三陰交;乙組、曲池,足三裏。
操作:兩組穴交替使用,均采用撚轉瀉法,不留針,針刺深度為0.5~1寸,隔日1次。
療效:共治療21例,全部痊愈。其中針刺3次以上者5例,6次者14例,6次以上者2例。
梅花針加休針:
取穴:主穴:曲池、環跳、陽陵泉。配穴:根據濕疹所在具體部位循經取穴。
操作:先針刺主穴,中等刺激,繼以梅花針輕叩脊柱兩側,直至皮膚發紅,然後針刺局部患處,強刺激,留針10分鍾,中間撚轉運針3次,並在它的下方以梅花針叩打同一經脈的穴位,叩打至微見血珠為止。隔日針刺1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穴住泣射:
取穴:箕門。
操作:常規消毒後,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當歸注射液2毫升,快速進針刺入,提插得氣後,回抽無血,即將藥液注人。然後,再加艾條灸15分鍾左右。急性發作者每天穴注1次,7天為一療程;慢性患者每天穴注1~2次。雙側穴交替注射,以20天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22例,顯效4例,好轉1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77.3%。
② 單方驗方
燒鹽散(外用):
組成:食鹽、白礬。
用法:先將食鹽火燒,白礬煆枯後,再將二藥各等份,研成勻細粉末成散劑,瓶貯。用時先將臍孔及臍周圍用無刺激性消毒藥水清洗,待稍幹後取本藥末少許撒於臍孔及周圍(約黃豆大麵積),用幹藥棉球或幹紗布墊覆蓋,並稍加固定。隔日換藥1次,一般用藥2次即可結痂。
柳汁方:
組成:柳葉。
用法:取新鮮嫩柳葉3~5千克,裝入布袋,用木棒捶擊布袋,取其柳葉青汁備用。使用前加熱至40℃~60℃為宜,並放入75%酒精適量,將患處浸泡在熱液中熏洗,每日晚上1次,約1小時。嚴重者,可將鮮柳葉置於鞋內,行走時便將柳葉踩碎,其汁與腳掌充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