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占婆(1 / 2)

在這個年代,見過大宋繁華,錦繡山河,又有哪裏,能跟這個正在戰火中掙紮的帝國想比呢?

占婆國國都占城的一條小道上,一個不大的醫館頗顯冷清的矗立在荒涼、淩亂的街道旁,坐在醫館的正堂的,是一位留著一縷胡須的老者。

兩片布簾懸掛在門前,遮擋著烈日,被暖熱的風吹得波動。

在布簾左側,柱子上可這‘不為良相’,右麵的柱子上,刻著‘願為良醫’。

這位老人,就是被趙昰趕出朝堂,流落占城國的陳宜中。

此時的他,身上沒有一絲權貴模樣,留下了,隻是一個樸素老人卸去一身泛華後的質樸與率真。

一個多月的輾轉,最後落戶於此,老人已經甩去了一身的繁華,除了偶爾懷念被戰爭摧殘的故鄉,擔憂祖國的命運外,他已經成為了占城一個隱居的醫者。

同時,他也是附近居民口中的怪老頭,隻因為他不喜歡收取窮人醫費,卻又不喜為貴族診病。

人們都知道他是北邊來的,聽老人的奴仆談論,說老人在北方很有權勢,問為什麼來這裏,這些奴仆又開始顧左言他了。

肯定是吹牛。

人們私下裏對奴仆的說法如此評論。

這些事情,多多少少能傳到陳宜中的口中,可這位老人隻是嗬嗬一笑,既不懲罰奴仆,也不搭理流言蜚語。

日子過得很是清淡,他開始專注醫術,有時候早早的起來,自己上山采藥,仿佛這是他唯一的樂趣。

平靜的日子讓他的褶皺都少起來,身上的沉沉暮氣也漸漸退卻,仿佛整個人都年輕起來。

作為大宋皇朝投降前最後一位真正執政的宰相,太多太多的壓力讓他無法喘息。

年輕時的銳意進取,意氣風發早已不在,剩下的,隻有每日見心中不曾停滯的驚恐。

不知道多少次睡夢中驚醒,讓這位老人疲於奔命。

當這一切成為過去,當他不再操勞,撿起年輕時學習的醫術,他成為了一個快樂、平凡的醫者。

他是快樂的,仿佛回到了當年在太學時勇鬥宰相的自己,生活都有了目標。

名利過眼雲煙,歎息無奈也好,說是不得已也罷,終究是不用為此操勞。

生前死後名,也不用再多顧忌,隻是真心期盼趙宋能在趙昰手中更好,心中已經再無其他。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醫館後麵隱隱傳來讀書聲,這是他最寵愛的孫子陳秉一,十二歲,卻有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成熟,喜歡黃老之學。

聽到這個聲音,他就不由自主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老人重複呢喃著孫子的話,思緒又不知飄到哪裏去了,在每個炎熱的午後,睡醒一覺後,他就總是這樣,呢喃一下什麼,思索一些什麼。

這個時候,是他總結一生所有錯誤的時候,想著當初如果如何,是否能改變一些什麼。

不能讓大宋榮耀,是他心中永遠過不去的溝坎,亦是他常常自責的地方。

“老爺,老爺,有大宋船隻過來。”

院門忽然被撞開,自己的老管家沒了往日的嚴肅模樣,奔跑叫嚷著闖進來。

想要嗬斥的陳宜中愣了一下,胡須顫抖的跳動了幾下,麵容才重新平靜下來。

拿起茶杯,杯中的水抖動著。

“來幹什麼?”

憋出這麼一句話,老人怕抖動的茶杯磕到本就不多的牙齒,無奈的放下茶杯問道。

“帶了很多商船,說是求見國王,帶隊的是蜀王趙昪,皇親十八序位列第三。”那奴仆激動的應道“聽船上的人說是在港口整頓,正準備去見占婆國王。”

陳宜中終於平靜下來,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沒有故鄉味道的茶水。

“趙昪我知道,皇親十八序是什麼?”老人平淡的問道。

“說是陛下整頓出來皇位序列,依次繼承,蜀王趙昪隻在陛下與皇太弟之下,若前者意外,後者可為帝王。”

老管家打探的極其詳細,他也是跟了陳宜中多年的老人,因辦事細致而受到陳宜中喜愛。

陳宜中聽了解釋,眼前一亮,瞬間明白了趙昰的目的。

皇親十八序,便是趙昰穩住趙家根基的利器,如此一來,即便趙昰失敗,天下依舊不失根基,甚至延續十八位皇帝,依舊有天下正統的名分。

在血親時代,還有比正統兩個字更讓人放心的麼?

這基本上是每一個家庭穩定的根源,所謂長房長子,便是家庭的根基,而這皇親十八序,就是穩定天下的根基。

讓天下不茫然,可能就是皇親十八序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