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葛亮、曹操、司馬懿都是三國時代的俊傑,很難誰更強,但如果選一個最能控製住自己的**,守住自己的理想,最公正無私的人。這人一定是諸葛亮,諸葛亮與司馬懿和曹操相比雖然少了幾分權變。
但多了幾分正直,公正即便是大權獨攬也不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且在死後推薦蔣琬為繼任者,沒有把精力放在爭權奪利上,而是放在興複漢室上。而且在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國,百姓團結,官吏廉潔,人民愛戴,因為這樣蜀國不僅能度過最艱難的時刻,而且還能不斷的向魏國進攻,蜀國在諸葛亮手上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而諸葛亮南征北戰為的不是自己,而是蜀國。所以蜀國的百姓盡管承擔很大兵役,但是沒有怨言,即便諸葛亮死了之後,蜀地的百姓開始紛紛的祭祀諸葛亮,評價一個是不是有功於百姓,不是活著的時候,往往是一個人死了之後。
諸葛亮死了十幾年之後人們因為懷念諸葛亮,而對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推崇備至,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盡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這是諸葛瞻所提倡的。”可見蜀地百姓對諸葛亮的愛戴。而且諸葛亮絕對沒有反叛之心,最好的一個證據就是諸葛瞻,諸葛亮唯一的兒子也為了國家戰死綿竹,鄧艾曾經勸降,諸葛瞻拒絕,這就是氣節。
劉禪在和諸葛亮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巨大氣度和寬容,因為諸葛亮不是奸臣,但卻是權臣,自古權臣有好下場的少,與好壞無關,隻是因為與皇權生巨大的衝突,曆史比比皆是,比如霍光,張居正,多爾袞等等,死後下場慘淡。可是諸葛亮沒有,不僅死後沒有遭到清算連兒子也做了蜀國高官。
劉禪心中對諸葛亮是有些不滿意的,這倒不是是諸葛亮的錯,劉禪對諸葛亮的不滿意就像一個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意,父母做的再好某種程度上限製了孩子的自由。但是劉禪表現出對諸葛亮巨大包容和理解。
不僅在諸葛亮死後給諸葛亮最大尊崇,而且重用諸葛亮給他留下的人才,這樣使得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得以延續。從這點上劉禪是寬厚的,睿智的,可是到了後來諸葛亮留下的人才蔣琬,費禕,董允先後離開人世,劉禪重用黃浩,造成了蜀國的衰落。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年輕時就顯露出群才華、英雄氣概,他身長八尺,容貌偉岸,當時的仁人誌士都對他甚為看重。遭遇漢末動亂,他隨叔父諸葛玄避難到荊州,親身耕種田地,不求聞名顯達。
當時劉備認識到他有奇才,於是三顧茅廬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也深感劉備出類拔萃、英姿群,於是推心置腹地向劉備顯示忠誠,兩人傾心相交。當時情況危急,諸葛亮獻策奇謀親身出使東吳拜見孫權聯吳抗曹。
幫助劉備取下荊州、益州,劉備稱帝讓諸葛亮作為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對外與東吳連好結盟,對內平定南部諸郡,頒定法律製度,整治全**隊,所製機械極其精巧,法令嚴正賞罰分明,作惡者無人不受懲處,為善者無人不被表彰,使全國做到官吏不敢違法犯紀,人人奮求上進,道不拾遺,強不淩弱,民風淳厚,秩序井然。這些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難。
諸葛亮的智慧,忠誠,誌向人品,治理內政,知人善任,著一些品質是曆來是被大家所認同,即便拋開三國演義的光環這些也是存在的。尤其值得稱頌的是諸葛亮清廉自守,而且在巨大權力麵前沒有迷失自我,誌向始終如一從未改變,也不諸葛亮是不是以卵擊石,是不是愚忠。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生堅守自己所信仰和追求的東西,就這一點值得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