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導語
我時常寧靜是為了讓思維活躍,我時常活躍是為了讓精神寧靜。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三篇著名的寓言,合稱《三戒》。其中有一篇《黔之驢》,其故事大意是:
從前貴州沒有驢子,有個好管閑事的人,用船運了一匹去。運到以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扔在山上不管了。一隻老虎走過來。看見它又高又大的個兒,不知是個什麼家夥,以為是神聖、於是躲在樹林裏偷偷看了半天,才敢慢慢地走出來,但是仍然以極有禮貌的態度對待它。
一天,驢子突然發起怒來,聲音很高,老虎嚇得掉頭就逃,以為驢子要吃它,心裏非常害怕。後來,老虎回來觀察,漸漸覺得它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對於它的叫聲,也見怪不怪了,便故意走近試探,然而還是不敢侵犯它。後來用牙更進一步地接近它,故意逗它、撞它。驢子一怒之下,舉蹄就踢。老虎這時才完全識破了它,非常高興,心裏想:“原來你的本領不過如此!”於是縱身猛撲過去,大吼一聲,一口咬斷驢子的喉管,把它吃了個精光,才滿意而去。
從思維開竅的角度看,《黔之驢》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老虎的聰明在於它能通過動態觀察發現黔驢外強中幹的本質。化靜為動,應當成為我們創造性觀察的一種技巧。
讓我們看一個靜靜地擺在桌上的雞蛋,你會發現什麼呢了靜態下的雞蛋,很難讓你悟出有關蛋的發明創意,倘若化靜為動去觀察,或許有意外的發現和發明。
有個研究者名叫林力凡,在對司空見慣的雞蛋注視良久之後,想到了將蛋逐步加壓的動態實驗,企望在實驗中能碰上好運一他將蛋放在一個封閉的鐵筒中,然後逐步加壓,分步觀察。起初,他並沒有發現在常規壓力下蛋有什麼變化,直到將筒內壓力升高到6000個大氣壓後,才有所發現。
經過高壓處理的雞蛋,蛋殼完好無缺且是冷的,但是將蛋殼打開後,發現蛋已凝固。這種被“壓熟”了的雞蛋裏麵呈鮮黃色且富有彈性,一嚐覺得味道非常鮮美可口。再進行化驗,絲毫不破壞它的營養價值,林力凡非常高興,立刻想到了“壓力烹煮法”和“超高壓食品”的發明。
壓力為什麼可以將食品煮熟呢?這是因為它和溫度一樣,都是自然界中能夠改變物質狀態的因素。通常,我們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溫度來烹煮食物的。加壓除了和加熱有些共性外,它比加熱更具有優點。這就是食品中的維生素、香味、色素等低分子化合物在加壓時不會發生變化,所以不會像加熱時那樣使食品顏色發生變化,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助於保持食品的新鮮味道。可以說,高壓烹煮的發明為發展人類飲食文化打開了新的窗戶。通過上麵的實例可知,為了多方麵地把握研究對象的特征或屬性,不僅要對其進行靜態觀察,而且要創造條件在激發、擾動的狀態下進行觀察。
事物屬性在極端的條件下或許與常規條件有所不同,這種想法常常使化靜為動者有所創新。
讓思維開竅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見異思遷。但是“見異思遷”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作為貶義詞使用,指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意指意誌不堅定,喜愛不專一。然而,創新者在實驗觀察中有時又不得不見異思遷。
美國一個農業科學研究小組,立題研究促進植物生長的細菌群在觀察與實驗中,他們意外地發現某種物質會阻礙雜草的生長。於是,他們“見異思遷”地另開課題,開始了除草方法的研究。經過認真觀察試驗,他們找到了一種有效除草的方法,並開發出具有實驗價值的高效農藥除草劑。這項科研成果的發明,對現代農業化學除草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作為創新性觀察技巧的“見異思遷”,其基本含義是:如果在觀察實驗中發現意外的、與事先特定觀察目的不同的異常現象時,應善於“思遷”,即以新的奇特現象或效應為契機,確定新的觀察實驗目的,“遷”入新的研究方向。所以,這種觀察技巧也可稱為“目的轉移觀察法”。
專家點評
當我們在觀察或實驗中發現了過去不曾見過的異常現象時,應當思考是否來個“急轉彎”,“見異思遷”地選擇新的研究方向,因為這樣做有時會達到“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
此外,在“見異思遷”的過程中,要注意“遷”的前提是“思”,如果不去思考“異”的本質或機理就去東遷西遷,無異於到處掘井,但卻掘而不深,最終一事無成。隻有三思而後“遷”,才能真正領悟到此法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