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巧借輔助條件(1 / 2)

名人導語

即使在最笨的人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

在企業經營中,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優勢。改革開放後,沿海一帶的地域優勢使沿海一帶“首先富了起來”,但“內地”也有內地的優勢,但是,有的地方富了,有的地方卻依舊貧窮落後。什麼原因?主要還是“人”的問題。

廣州南方大廈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商業大廈之一,20世紀80年代曾創下年銷售總額2.7億元的紀錄,列全國第一位。此中原因當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南方大廈善於發揮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巧做生意。

1982年,南方大廈的銷售主管從氣象部門得知一條重要信息:明春雨季長、雨量大,廣州多陰雨天。這位主管在核實了氣象消息之後,決定預先購入一批雨傘。真是無巧不成書,當時深圳有一家公司因積壓了25萬把雨傘而一籌莫展,主管果斷地支付了100萬元巨款,將人家的“陳貨”放在自己的庫中“陳”了起來。第二年春天,廣州果然陰雨不斷,25萬把雨傘不等雨季過去,早已銷售一空。

令大廈內的職員和同行們迷惑不解的是,雨季剛剛過去,廣州陽光明媚,這位銷售主管又購入20萬把雨傘,人們議論紛紛:“主管是不是發財發昏了頭?不下雨誰買雨傘呢?再說,即使是下雨,廣州市民們的傘早已買得差不多了,誰還買雨傘啊?”

說來也怪,氣象預報指出:降雨區離開廣州不斷北上,然後停留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南下的遊客們都知道這一天氣趨勢,而且非常喜歡廣州的雨傘,於是在返歸之前,人人都選購一把稱心如意的雨傘。這時候,廣州市的其他商廈大多已沒有貨源,南方大廈借此機會又獲得了一大筆利潤。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家對產品的包裝設計越來越重視。因為他們可以從貨物包裝上取得巨額利潤。

人們在購買商品時,總是要先對它從外觀上有一個好的印象,好印象才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與欲望,才能促其購買。消費者雖然主要是通過買“貨”滿足需要,但是由於沒有成交,還不能通過“貨”自身去了解其使用價值和性能,隻能通過對商品的外觀,即包裝進行間接的考察。這樣,商品的外在形式,商品的造型、顏色、大小、輕重,以及商品的包裝等,對於表現“貨”的使用價值及性能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那些能充分表現商品使用價值的包裝往往最受消費者的歡迎,最能滿足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成為暢銷貨。因此,在買賣經營中人們常說:“貨賣一張皮,貨買一張皮。”

在國際市場中,“貨賣一張皮”也適合激烈競爭和獲得高額利潤的商業原則。我們改革開放以前由於忽視了這點,結果是“一等貨物,二等包裝,三等價錢”。因忽視了“貨賣一張皮”,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很多西方國家則把“貨”的包裝作為競爭的重要手段,視商品二產品十包裝。他們把新鮮的果品、蔬菜、魚肉用印有精美圖案的透明小塑料袋包裝,大大促進了低溫運輸和超級市場的興旺發達;他們把果汁、牛奶等直接入口的食品進行無菌軟包裝,大大促進了長途運輸和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使銷路、銷量大大增加。包裝精美的商品擺列在貨架上,自然而然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所以,許多專家把“貨”的包裝稱為“無聲的推銷員”、“銷售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