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音樂的神奇魅力(1 / 2)

名人導語

如果說惟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那麼惟奧林匹克可稱為人類不斷升華的共有精神——在平等的條件下創造不平等。

在創新思維中,人類的語言隻是表達思想、傳遞知識、傳播信息和情感的一種方式與語言文字相比,純音樂在傳承情感信息、表達崇高理念的文化指令功能上,具有更強的深刻性的恒久力,具有突破時空、語種、國界等局限,表達人類對宇宙和人生真善美的和諧本質的認識和領悟。

音樂中的樂曲,特別是世界名曲,具有跨國界、跨語種、跨時空進行交往的文化功能,這是其他語言文字等形式的文化指令所難以媲美的。借助神奇的音符,音樂在跨時空表達情感信息的功能上同樣具有優越性。比如,人們往往都能感覺到某一首歌,其歌詞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當譜上優美的曲調後,唱起來卻娓娓動聽、感人肺腑,其情感表達也因此而豐富得多、深刻得多。尤其是一首歌曲,當它的歌詞趨於陳舊為人所厭倦的時候,歌曲的旋律卻依然表達著某種更深刻的思維和情感,散發著長青不衰的藝術魅力。正因如此音樂極大地激活了人們的創新思維。

自古以來,音樂和歌曲在戰爭中就發揮著神奇的作用利用軍歌、軍樂鼓舞士氣的戰例不勝枚舉。

古代斯巴達人在被敵軍圍困時,曾向雅典求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雅典沒有派自己的軍隊助戰,而隻派了一名瞎眼跛足的琴師去教唱軍歌。起初,斯巴達人非常失望但結果是,軍歌使斯巴達人一掃悲觀的心理和失敗的陰影,變得情緒高漲,精神煥發,充滿鬥誌,斯巴達人竟奇跡般的反敗為勝。

秦王朝滅亡後,反秦勢力最強的楚霸王項羽和劉邦兩支軍隊,進行了五年的爭霸戰公元前203年,項羽兵敗退至該下,被劉邦的軍隊緊緊圍困。針對項羽打仗勇敢、智謀不足的弱點,劉邦的謀士們想出了一條攻心妙計。劉邦聽從謀士的意見,讓全體將士唱楚歌來迷惑項羽,動搖項羽的軍心。項羽果然中計,以為楚地已被劉邦全部占領,感到大勢己去,隻顧喝酒解悶歌聲從四麵八方傳來,項羽的軍隊軍心換散,兵無鬥誌,無可奈何的項羽不得不連連後退,最後逃至烏江邊自刎。這就是有名的“四麵楚歌”戰例。

“四麵楚歌”的創新思維特點是,巧妙運用了攻心為上的策略,歌聲飄揚,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另外,歌聲是士氣高昂的表現,是一種顯示內在力量的方式,發揮著“殺人不見血”的攻心威力,達到了兵不血刃、不戰而勝的目標。

西晉末年,北方匈奴入侵中原,其將領劉聰率領五萬人馬把晉陽城包圍得水泄不通。晉陽城守將劉琨見此情形,急忙召集部將商量對策。在敵我力量懸殊很大、武器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大家都因想不到對策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劉琨也心急如焚。

不知不覺三天過去了,劉琨仍沒有想出萬全的退敵之策,無奈之際,仰天長歎。而就在這時,他隱隱聽到遠處匈奴兵營裏也傳來歎息聲。劉琨心想,難道匈奴士兵也想家了?劉琨豁然開朗,頓時計上心來。他立即命人取來一支胡茄,朝著匈奴兵營的方向不慌不忙地吹奏樂曲。他吹的是匈奴人的曲子,悲涼而又充滿鄉愁的曲調勾起了匈奴兵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