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一見太宗的舉止談吐,知道太宗突逢數亂,早已方寸大亂,當下便自作主張,命令一部分兵馬清理己方的屍體,帶回長安善加安葬,同時命令另一部分兵馬火速趕回長安,捉拿李承乾和李元昌,以防止他們二人狗急跳牆,占據長安,繼續為亂。
將己方的屍體清理完畢之後,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這才勸說太宗平息心中怒火,速回長安穩定大局,並且將一幹叛徒交給有司依法處置。
太宗點點頭,帶著剩下的人狼狽不堪地趕往長安城。本來這些人陪同太宗前來是要來打獵遊玩順便再奉承太宗,拍拍太宗的馬屁的,誰知一念之間便因為這場飛來的橫禍而有的命喪於這荒崗之上,就是不死,也差不多都有或輕或重的傷處,騎在馬上仍然齜牙咧嘴,呻吟不止,有的甚至連戰馬都跑丟了,隻能跟著大隊步行。
一行眾人好不容易到了長安,先回長安的那些兵士也早已將準備慶功的李承乾和李元昌叔侄二人收押在監。太宗命令一些大臣將死去的大臣遺體各送各府,善加撫恤,隨後帶著長孫無忌、房玄齡、李治和褚遂良徑直怒氣衝衝地趕往後宮。
來到宮中,太宗一下子坐在椅子上,半晌無言,卻又一下子站了起來大聲叫道:“朕的逆子一點不恤皇恩,竟然犯下如此滔天大罪,且殃及眾位愛卿,其罪雖無可恕,但是朕也難辭其咎。”
說著,他一把抽出腰間的佩刀,便要在眾人麵前揮刀自盡,卻被褚遂良一把將他的佩刀奪去,四個人一起跪倒在太宗的麵前,長孫無忌痛哭流涕地說道:“皇上,此亂雖大,而且殃及無辜之眾,但罪在齊王諸人,於皇上全無半點關係,願皇上以社稷為重,為天下百姓著想。皇上,三思啊!”
太宗見四人苦苦相求,這才打消了自刎以謝罪的想法。房玄齡則又隨即向太宗道:“皇上,如今大亂俱已平定,為亂作叛者也都收於監中,等待有司依法處置,但不知皇上現在有何打算。”
“唉!”太宗長歎一聲,隨即說道:“朕今日本想帶領眾卿家到西山之上打獵遊玩,共娛君臣之樂,誰知卻突遭橫禍,不少愛卿為保護朕而命喪敵手,朕決意要對其親屬善加撫恤,那些陣亡的兵士也要好生安葬。”
眾人連連點頭,褚遂良估計了一下眼下的形勢,這才對太宗說道:“皇上,國不可一日無主,宮中也不可一日無太子,如今太子之職空缺已久,請陛下詔立太子。”
太宗聽了褚遂良的話之後,目光直視著晉王李治,而後才開口說道:“你我君臣等人遭難於西山之上,若非晉王及時帶兵援救,我們恐怕也早已作古。晉王仁孝知禮,熟讀詩書,可當大任,所以朕欲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房玄齡一聽太宗要詔立李治為太子,心中不禁有點嘀咕起來,晉王李治熟讀詩書是不假,仁孝知禮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李治生性懦弱膽怯,做起事來優柔寡斷,全無大丈夫的慨然之氣,卻又陰差陽錯地成了救駕的功臣,但他絕對不是一個為人君主,統禦天下的最佳人選。如果李泰不是心術不正,妄圖陰以篡權,而今也逃匿無蹤,他倒是一個上上之選。不過,他心裏雖然這樣想,卻沒有出言反對,而是聽身邊長孫無忌說道:“微臣謹遵詔令,如果誰敢持有異議,臣請斬之!”
房玄齡聽後不禁心中一顫,暗自慶幸剛才沒有將自己的心中所想說出來,隨即便和褚遂良一起附和道:“陛下聖明,晉王仁孝恩慈,又有救駕之功,自是繼任太子的最佳人選,臣奉詔。”
太宗見狀連忙對李治說道:“你的舅舅已經許你為太子,而房、褚二位愛卿也無異議,你應該拜謝他們!”
李治當即拜謝三人,太宗又對三人說道:“你們已經同意我的詔令,不知其他大臣的意見怎麼樣?”
長孫無忌當即接口說道:“皇上,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若詔百官詢問,必無異議。”
隨後,太宗又讓三人召文武百官商量詔立李治為太子的事情,眾人眼見太宗皇帝及幾名輔弼重臣都已經同意,而且其意堅決,誰又會給自己找麻煩呢?於是,晉王李治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
就在李治被立為太子,朝中一片歡慶的時候,一個麵色略微有點蒼白憔悴,但容貌卻頗為清麗柔美的少婦手中領著一個四五歲光景的小男孩毅然決然走出了長安城。這個少婦正是被李承乾欺辱多年而且又把李承乾意欲使計謀權篡位的消息告訴李治的如意。
經曆了這麼多的苦難之後,如意早已厭倦了繁文縟節眾多、人與人之間鉤心鬥角而又充滿了肮髒和罪惡的宮廷生活。所以,一領到自己的兒子,她就立即帶著他出長安而去,她再也不要自己的兒子去沾染這種會使人失掉自身本質的東西。她要獨立把兒子撫養成人,讓其躬耕於田畝,能得善始,亦得善終。
大亂之後,有司按法而斷,將幾名妄圖為亂奪權的人斬首示眾。之後,長安倒也消停了幾天,但隨即又有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侯君集聚眾造反了!
原來當初攻下齊州之後,侯君集之所以先讓少數人押送李祜和陰弘智前往長安,而他則以安撫民心、清除遺叛餘黨為名率大軍留守齊州,其目的就是想占據齊州的險固城防,聚眾為亂。
太宗聞訊大怒,命令李勳率大軍前往齊州,務必生擒侯君集將其押到長安,自己要親手將侯君集處死。
侯君集的叛亂延續了不到半年的使勁,勢力就變得越來越弱了。後來,侯君集看著大勢已去,自刎而亡,讓太宗的願望落空了。
在平息了侯君集叛亂之後,太宗又進行了一番沉思,在思考之際,忽然想起魏征再是的時候還向自己舉薦過侯君集,說他有宰相之才。後來,聽說魏征活該講舉薦侯君集的奏折給褚遂良看過。太宗以為魏征有意結黨營私,一氣之下,結束了自己的女兒衡山公主與魏征兒子叔玉的婚約,還毀掉了魏征的墓碑。
自此,唐太宗變得一意孤行,再也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諫。與貞觀之初,完全相反。貞觀十九年唐朝出兵朝鮮大敗,李世民借故逼死了在魏征之後最重要的諍諫之臣劉洎,令其自盡而亡。之後,唐太宗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太子李治每日在為其侍奉湯藥,在這期間與武媚娘暗生情愫。
貞觀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49年,太宗誤食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中毒身亡。太子李治繼承帝位,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第二年,高宗親自將已經出家為尼的武媚娘接回,成就了一段姻緣。後來,因為高宗軟弱無能,大權落入武媚娘手中,大唐開始被武媚娘所統治。武媚娘也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唐太宗如果知道自己創下的基業落入自己的寵妃手中,不知會有何感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