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時時不忘求人自輔(1 / 1)

求別人輔佐自己,時時刻刻不能忘記這些道理。獲得人才是最困難的,過去有些人作我的幕僚,我也隻是平等對待,對他們不是很欽敬,以今天來看,這些人是多麼的不可多得。

——曾國藩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關鍵在於他能否把與之有關係的人物能力,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曾國藩就是一個把別人能力化為己用的最佳例子。

曾國藩曾對他弟弟說:“你應該常常把求才作為重要的任務,至於那些無能的人,即使是至親密友,也不應久留,這主要是擔心有才的人不願與他們共事。”

曾國藩在辦團練伊始,就發布《招某紳耆書》招人入幕:我奉命協助幫理團練,稽查捉拿賊匪,接受任務以來,日夜憂心忡仲,唯恐有誤,擔心自己見識不廣,考慮不周。因此,孜孜以求,希望家鄉的賢人不嫌棄我,肯慷慨前來光臨相助,借此來廣泛地采取眾議,周密地聽取意見,以求補救我的疏漏。所以,我經常或是寄信請人出山,或是熱情歡迎來賓,廣招英雄豪傑,谘詢高見妙法,這一片耿耿之心,想來能得到大家的體諒。我打算將點滴微弱力量聚集起來,來保障家鄉的安全。大廈非一木所能支撐,大業憑眾人的智慧而完成。如果能使眾多的賢士都彙集而來,肝膽相照,那麼,即使是堅固的金石也能穿透,又有什麼艱難不被克服呢?

後來,曾國藩領兵出征,官至督撫、欽差,更加注意時時網羅人才。不僅自己如此,對他弟弟也發出如此忠告。他在《致沅弟》信中說,成大事的人,以多選助手為第一要義。滿意的人選擇不到,姑且選差一點,慢慢教育他就可以了。就是說要時時注意籠人,不能因為沒有十分可意的就不去用人。

而對於那些才華出眾之人,曾國藩不論何時,一旦得知,便千方百計籠納過來,為己所用,如對郭意誠就是這樣。

郭意誠,字昆燾,湘中名儒。因頗具文才,鹹豐、同治年間,中興諸老無不與他交往友好,各自都想將他羅至自己幕下。但郭意誠極愛其婦,日不遠離,故總是力辭不就。

曾國藩也最賞識郭意誠其才。為了把他引出來忠君救國,曾寄書戲謔郭。書中雲:“知公麇鹿之性,不堪束縛,請屈尊暫臨,奉商一切。並偕仙眷同行,當飭人掃榻以俟。”郭意誠出自對曾國藩的信服,接書後立即趕至湘軍營幕見曾國藩。但並未偕仙眷同行。故曾國藩又命他速歸,並作書曰:“燕雁有待飛之候,鴛鴦無獨宿之時,此亦事之可行者也。”郭意誠得書,一笑置之。但接受了曾國藩的邀請,決心出來供職。

據說,郭意誠在曾國藩幕下是幹得很好的,成為曾的得力助手,不少奏折函件都出自郭之手。曾亦對他關懷備至,或準他的假,讓其多回家,或命他將夫人接來,不影響他們的夫妻生活。1858年,郭意誠有一段時間告假居家,因故未及時歸營,曾國藩曾連續發過幾次信催其速歸。曾國藩於1858年6月4日,在《致澄弟信》中說:“公牘私函意誠均可料理”,足見曾國藩對郭意誠的信任。

立世大智慧

時時不忘求人自輔。隻有時時不忘,才能抓住時機,籠人有術,把別人招納不來的人才吸引過來,以佐事業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