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單獨享受大功名,乃是折損福氣的辦法,和別人分享功名也許是接受福分的途徑了。
——曾國藩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想通向大成,但是又不得要領,不知從何處人手,直氣得團團轉、渾身冒汗。看看曾國藩通向大成的策略,不免讓人想到許多問題,即為什麼有些人不顯山不露水,突然之間能夠騰空而起。為什麼有些人狂喊亂叫,卻始終默默無聞?從曾國藩身上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一是要善於做人,二是要會策劃人生,三是要會抓住時機。特別是善於做人,非常重要,例如:不要獨霸功名——不要自己總拿“第一名”,讓大家一起向前衝,都是確保自己通向大成的良策。
有難同當,有功獨享,是事業的大忌。曾國藩提出“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的觀點,認為“此乃事業之基”。他還把與別人分享功勞當作是減禍之道,是加福添壽之藥方。他的弟弟曾國荃圍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國藩就以此開導曾老九:近日來非常擔心老弟的病,十一日收到初七日弟交袁差官帶來的信以及給紀澤、紀鴻兩兒的信,字跡有精神、有光澤,又有安靜之氣,言語之間也不顯得急迫匆促,由此,預測老弟病體一定會痊愈,因此,感到很寬慰。隻是金陵城相持時間很久,卻還沒有攻下,按我兄弟平日裏的性情,恐怕肝病會越來越重,我和昌岐長談,得知李少荃實際上有和我兄弟互相親近、互相衛護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請求準許少荃親自帶領開花炮隊、洋槍隊前來金陵城會同剿滅敵軍,等到老弟對我這封信的回信(不過十八、九日回信就能到),我就一麵上奏朝廷,一麵給少荃去谘文一道,請他立即西進。如果蘇州李軍齊到,而大功告成,則老弟承受其辛勞,而少荃坐享其名。既可以一同接受大獎賞,又可以暗中為自己培養大福。大約單獨享受大功名,乃是折損福氣的辦法,和別人分享功名也許是接受福分的途徑了。如果蘇州李軍雖然到達,而金陵守城敵軍仍然像過去那樣堅守,金陵還是攻不下來,則對我們的責難也可以分散一些,我們的責任也可以稍微輕一些,昨天,我已經給少荃發谘文,讓他派炸炮到金陵會同剿敵,細想起來,老弟的肝病在身,不宜再憂傷兩個月,而餉項也斷然難以支撐到三四個月之久,所以,決定奏報朝廷,請求派少荃前來金陵。蘇州李軍近來也僅能夠開五成的軍餉,並不是供給十分充足,來金陵也不擔心會有誇耀富裕的問題,想來老弟能察我的苦衷。
為了勸曾國荃,他還將父母從“地下”請出,在一封信中說:請少荃助攻這件事我猶豫了好久,仔細思量,我們的父母今天如果還健在,我拿這件疑慮的事請示雙親意見,他們一定會說:立即請李中丞來會同剿敵,不要讓你兄弟長時間憂悶呀。因此,我就決定了。但李鴻章也深知曾國藩的脾氣,他不願做摘桃子的人,他要保全老師的臉麵。這時,朝廷又下令李鴻章速率軍助金陵,李的麾下也躍躍欲試,認為,有一個立大功加官晉爵的機會,有的說:“湘軍百戰之績,垂成之功,豈甘為人奪?若往,鮑軍遇於東壩必戰。”也有的說:“湘軍之中疾疫大作,鮑軍十病六七。豈能當我巨炮?”李鴻章終不為所動。但李鴻章如果抗旨不出兵也不行,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是上奏朝廷,說曾國藩完全能夠平此大亂,金陵即日可克。二是請派他的弟弟攜大炮到曾國藩處聽其指揮、助攻,正當曾、李為此大費腦筋時,金陵城終於攻下。據說,大功告成之日,李鴻章親往祝賀。曾國藩迎於下關,親執李鴻章之手,說:“曾家兄弟的臉麵薄,全賴你了!”李鴻章自然謙遜一番,報捷時,曾國藩將自己的名字列於湖廣總督官文之下,並一再聲稱。大功之成,實賴朝廷的指揮和諸官將的同心協力,至於他們曾家兄弟是仰賴天恩,得享其名,實是僥幸而來,隻字不提一個“功”字,對李鴻章當然要多多美言。
曾國藩鎮壓撚軍沒有達到速效。撚軍進入湖北時,曾國荃為湖北督撫,派遣將領追剿他們,這些為賊的騎兵飄忽不定,不可以和廣東的太平軍之匪憑城據守相比,湘軍初逢勁敵,屢戰失利。李鴻章聞之不免譏笑諷刺。當時,曾國藩上疏中有這樣的話:“臣不敢以一戰之功,遂自忘其醜陋。”疑有所指。他日,文莊見李鴻章而告之,李鴻章驚恐地說:“有是哉?”文莊曰:“是則然矣。”命取邸鈔視之,果也。是後,李鴻章談湖北的事情,亦稍稍謹慎了。此事等於曾國藩又足足的給李鴻章上了一課,其疏既有不要以一時一事看人,不要以己之長攻人之短之意,以寓有功過不應由己任之深意。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談到收複安慶的事,他總是歸功於胡林翼的籌劃,多隆阿的艱苦戰鬥。談到後來攻下金陵,則又歸功於各位將領,而沒一句話提及他弟弟曾國荃。談到僧格林沁進攻撚軍的時候,讚揚他能吃苦耐勞,說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談到李鴻章、左宗棠,稱他們是一代名流,不是說自愧不如,就是說謀略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