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正處於豐盈的時期,不必等到天來平、人來平,我與諸位弟弟應當設法自己來平。自我限製、自我克製、自我鉗製、收斂鋒芒,韜光養晦、以逸代勞,以靜製動。
——曾國藩
曾國藩不求十全十美,隻求平穩退路。認為平定大功足以“千古”,其他則聽之任之。而關鍵是怎樣收場。他認為:“嚐觀《易》之道,察盈虛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無缺陷也。”意思是:我曾觀察《易》經中講的道理,考察盈虛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沒有缺陷。
積聚心力,放眼紅塵,是聖人所為。曾國藩自從“特開生麵,赤地新立”,拉起一支從團練改編而成的軍隊——湘軍時,便洶洶然地衝在對抗太平天國革命的最前列,此時,他完全被維護皇朝的義務感,和炫耀自己的功業心交融在一起。但在以後的征戰生涯中,不僅戰事棘手,屢屢受挫,而且,也時常受到來自清政府內部的多方掣肘,真可謂身陷煉獄,艱難備嚐,但他都竭蹶經營,“咬牙立誌”地堅持下來。在鹹豐七年(1857)回家守製時,他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軍出征以來的經驗教訓。因此,當他在次年再次出山時,則變得十分注意自我克製,特別注意調整自己和清廷之間的關係,尤其注意曆史上那些顧命大臣功高震主的結局。有鑒於此,他將周公旦視為自己的楷模,時常提醒自己以李德裕、霍光等人專橫跋扈而不得善終為戒,由此不難理解,他為什麼在出任兩江總督兼節製四省軍務以後,對如此高位重權卻顯得喜不勝憂。
“古之得虛名而值時艱者,往往不克保其終。思此不勝大懼。將具奏折,辭謝大權,不敢節製四省,恐蹈覆轍之咎也。”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在次年再次出山時,則變得十分注意自我克製,特別注意調整自己和清廷之間的關係,尤其注意曆史上那些顧命大臣功高震主的結局,並且苦口婆心地提醒曾國荃要慎而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