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故事中的夫妻相,屬於婚後夫妻相。應該說,平時說的夫妻相更多的是婚後夫妻相。美國密執安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紮永克博士和他的研究生的研究表明,許多婚前並無多少相似之處的夫妻,共同生活25年後,模樣會變得十分相像,並以臉部最為突出,越恩愛和睦的夫妻相似之處越多,越是具有夫妻相。這樣的婚後夫妻相,可以說是長期婚姻生活導致的結果,是婚姻之樹上結出的一顆果實。
為什麼長期的婚姻生活會導致夫妻相?
從心理學角度說,主要是人際關係的互動性規律。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際交往中總是通過模仿、感染、回應等機製,互相製約,互相影響,這就是人際關係的互動性。一對夫妻,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朝夕相伴,必然有太多太多的互動關係,於是,長期的互動過程就創造了奇跡:一對夫妻越長越像!
首先是表情的互動。人的麵部表情總是互動的,表情最容易收到回報,你給別人微笑,別人自然會報以微笑,你對別人皺眉,別人也很難對你眉頭舒展。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經曆著同樣的事情,思考著同樣的問題,甚至體驗著同樣的喜怒哀樂,兩個人的表情神態必然經常地處於這樣的互動之中,相互磨合,相互靠攏,長期的潛移默化,就產生了心理學上的“無聲移情效應”。無聲無息之中,兩個人的表情神態,你這有我,我中有你,情同一體,也就越來越像了。
其次是心理的互動。性格不同的男女也會結為婚姻,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互補性吸引。但是,即便由於互補性而結為婚姻的夫妻,經過長期的婚姻生活,性格差異也會不知不覺地日漸縮小,比如,急脾氣的人也會慢慢有了一些從容,慢性子的人也會慢慢有了一些緊迫。這就是心理上的互動導致的性格的趨同。按照前麵說的“相由心生”的法則,這種心理的互動與趨同,也促進了表情的互動與趨同,也就使夫妻的相貌越來越像。
如此說來,婚後夫妻相,更不是造物主的恩賜,而是夫妻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共同創造的最具標誌性的一個成果!
心靈跨越:心靈相容更重要
如此說來,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夫妻相的問題?
首先,認識上要科學看待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是走進婚姻的一分姻緣,婚後夫妻相,是和諧婚姻的一個成果。這是我們應有的科學態度。但是,古今中外,對夫妻相眾說紛紜,其中不少說法缺乏根據,甚至是迷信的東西。特別是現在到了市場經濟社會,有些人過分宣傳夫妻相還摻雜了商業動機,甚至是一種商業炒作。這就不僅有蠱惑人心之嫌,而且說不定還想掏你兜裏的錢,可要當心呦!所以,我們應該對夫妻相問題有一個基本的科學認識,麵對社會上的種種有關夫妻相的信息,要有所鑒別,不能盲信,更不能盲從。任何對夫妻相誇大其詞的說法,片麵地宣傳,都值得質疑。即便去進行所謂夫妻相的測試,也應該取“玩玩罷了”的心態,萬不可太當真。
其次,擇偶不必過分追求夫妻相。
婚前夫妻相,隻是走進婚姻的一分姻緣,此外,男女結為婚姻還有太多太多的姻緣。僅就心理學角度說,人際吸引的規律,除了前麵談到的相似性吸引,還有互補性吸引、鄰近性吸引、熟悉性吸引、相互性吸引、特征性吸引等規律。其中,特征性吸引規律中,人格特征和能力特征,是更重要的人際吸引要素。正是這種更為重要的人際吸引要素,才讓更多的男女牽手婚姻。所謂“相由心生”,也是說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心”,是人內在的品質特征。從這個角度說,擇偶時過分刻意地追求夫妻相並不可取。那種非要找“夫妻相”的做法,已屬盲目,那種想通過整容來整出一個“夫妻相”的做法,就不僅可笑,而且可悲了。戀愛擇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兩“情”相悅,而不是兩“貌”相合,所以還是情投意合誌同道合最重要。否則,片麵追求夫妻相,也難免“貌”合神離。
最後,建設和諧婚姻贏得夫妻相。
婚後夫妻相,是和諧婚姻的一個成果,這個結果是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既然如此,走進婚姻的人,就不必太在意這個結果了,而應著重好好經營婚姻的過程,積極主動地建設和諧的婚姻。在長期的婚姻生活中,要想達到夫妻恰當的磨合,婚姻真正的和諧,心靈的相容是第一位的,心靈的相容永遠比外貌的相像更重要。至於是否擁有夫妻相,不妨順其自然。而且,有了心靈的相容,在創建和諧婚姻的同時,往往也會收獲一分“夫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