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夫妻都自我中心意識很重,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習慣讓對方服從自己,就就容易發生衝突,就容易導致家庭暴力。這種自我中心意識,也表現為性別特征,男人總是從男性視角看女人,女人習慣從女性視角看男人。比如,男人指責“女人頭發長見識短”,女人指責“男人沒有好東西”。
有的夫妻都不善於心理調控。比如,心理學發現下班後六七點鍾是危險時段,是人的心態最不好的時段,偏偏有些夫妻下班回來說三道四,不知不覺間導致了衝突和暴力。還比如,有的夫妻缺乏性心理溝通,由此也會釀成家庭暴力。
心靈跨越:夫妻積極共同心理互救
家庭暴力的心理危害是不言而喻。而且,家庭暴力沒有贏家。家庭暴力中的雙方,都是需要心理幫助的人。因此,我們這裏說的心理對策是針對施受雙方的。基於這樣的理解,麵對家庭暴力我們可以采取哪些心理對策呢?
首先,需要社會的心理援助。
第一是轉變觀念增強心理關注。過來,人們一說起家庭暴力,就想到法律懲治,就想到道德譴責。從心理角度說,我們還要想到心理援助。當社會各職能部門從法律道德等方麵對家庭暴力采取相應對策的同時,我們不要忘了家庭暴力也是一個心理問題,不要忘了裏麵有複雜的心理原因,不要忘了從心理角度采取相應對策。社會觀念的轉變,可以促進人們對家庭暴力給予應有的心理關注和心理援助。
第二是建立機構提供心理援助。有了對家庭暴力的心理關注,還要推進心理援助機構的建設。比如,通過增加心理谘詢機構和心理谘詢人員,來拓寬心理障礙排解途徑,緩和家庭心理壓力,諧調夫妻心理關係,提供心理援助,化解心理障礙,從心理角度積極防治應對家庭暴力。
其次,需要個人的心理互救。
第一是做好心理預防。夫妻都要深刻認識到暴力是兩敗俱傷,是害人害己,在心理上建立一道家庭暴力的防火牆。同時,學會從心理角度來審視家庭暴力,及時發現識別顯性的心理原因,更要善於發現識別隱形的心理原因。施暴者經常想想:我有什麼心理問題?受暴者也經常想想:他(她)是不是有了心理障礙?這樣經常從心理角度審視彼此的言行,可以避免是非對錯的爭辯,避免導致家庭暴力。
第二是進行心理調節。一是心理溝通。溝通不是彼此的責難、怪罪、攻擊,而是先要彼此拉開一段心理距離,靜下心來各自看看麵臨的問題。然後再平心靜氣地談談各自的感受。溝通的時候,一定要以‘我感覺怎樣……’的表達方式,避免用‘你怎樣……’的責難方式。一是心理換位。有了心理換位,凡事就能看到對方言行的合理性,就有了更好的相互理解。有了心理換位,就切身領會人無完人,彼此就多了一份寬容和接納。一是心理宣泄。容易出現暴力的家庭,可以準備沙袋和手套,實在衝動的時候就打沙袋。也可以腳踏大地或握拳雷牆或找本雜誌撕。
第三是慎處首次暴力。如果第一次施暴行為輕易得逞,施暴行為就會逐漸升級,愈演愈烈。因此,麵對第一次家庭暴力,受暴者應做出足夠的心理反應,促使對方足夠的心理反省。比如,鄭重地表達自己的痛苦,對對方提出嚴正警告,甚至通報對方父母親友。這一切都是為了引起心理上的高度重視,避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進行心理求助。暴力發生後,受暴者不能以暴製暴,也不能逆來順受,而應及時進行心理求助。首先可以向合適的親友求助,通過傾訴等獲得心理平衡。如果施暴者的心理問題較重,還應該求助於心理專業人員,並設法促成雙方共同接受心理輔導。如果是夫妻互動模式有問題,更需要心理專家的家庭輔導。如果施暴者有明顯的精神病或心理病症狀,就必須及時的就醫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