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說竇線娘,哭別了父親,同花木蘭歸到樂壽。署印刺史齊善行聞報,已知建德赦罪為僧,公主又蒙皇後認為侄女,差內監送來,到是熱熱鬧鬧,免不得出郭迎接。幸喜徐懋功單收拾了夏國圖籍國寶,寢宮中叫那一二十個老宮奴封鎖看守,尚未有動。竇線娘到了宮中,見了曹後的靈柩,並四個宮奴的棺木,又是一番大慟。齊善行進朝參見了,把徐懋功要他權管樂壽之事,他又薦魏公舊臣賈潤甫有才,“不意懋功去訪,潤甫又避去,因此不得已,臣權為管攝這幾時。今正好公主到來,另擇良臣,實授其任,臣便告退。”竇線娘道:“徐軍師是見識高廣的,畢竟知卿之賢,故爾付托,況此地久已歸唐,黜陟我安得而主之?卿做去便了,不必推辭。但皇後靈柩停在宮中,不是了局,卿可為我覓一善地,安葬了便好。”齊善行道:“樂專地方,土卑地濕。聞得楊公義臣,葬於雷夏。那邊高山峻嶺,泥土豐厚,相去甚近,兩三日可到,未知公主意下如何?”竇線娘道:“楊義臣生時,父皇實為契愛。若得彼地營葬甚妙,卿可為我訪之,我這裏厚價買他的便了。”線娘手下那些訓練的女兵,原是個個有對頭的,當其失國之時,但四散逃去,今聞公主回來,又都來歸附。線娘擇其老成持重的收之,餘盡遣去。
不多幾日,齊善行差人到雷夏澤中,覓了一塊善地。竇線娘到那裏去起造一所大墳塋來,旁邊又造了幾帶房屋,自己披麻執杖,葬了曹後,一家多遷到墓旁住了。即便做一道謝表,打發內監複旨。花木蘭亦因出外日久,牽掛父母,要辭線娘回去。線娘不肯放他,因他是個孝女,不好勉強,隻得差兩名寡婦女兵,一個是金氏名鈴,一個是吳氏名良,贈了他些盤費,叫木蘭連父母,都遷到雷夏澤中來同居。臨行時線娘又將書一封,付與木蘭道:“河北與幽州地方相近,此書煩賢妹寄與燕郡王之子羅郎。賢妹要他自出來,覿麵見了,然後將書付他。倘若門上拒阻,有他當年贈我的沒鏃箭在此,帶去叫他門上傳進,羅郎自然出來見妹。”說罷,止不住數行珠淚。木蘭道:“姊姊吩咐,妾豈敢有負尊命,是必取一個好音來回複。”即便收拾好書信,並那枝箭,連兩個女兵都改了男裝起行。竇線娘直送到二三裏外,又叮嚀了一番,灑淚分手。
木蘭等曉行夜宿,不覺已到河北地方,細認門闌,已非昔時光景。有幾個老鄰走來,一看是花木蘭,前日改裝代父從軍的,便道:“花姑娘,出去了這好幾時,今日才回來。”扯到家裏,木蘭細問老鄰,方知父親已死,母親已改嫁姓魏的人,住在前村,務農為活。木蘭聽了心傷,不覺淚如雨下,謝了鄰裏,如飛趕到前村。恰好其母袁氏,在井邊汲水,木蘭仔細一看,認得是自己母親,忙叫道:“娘,我木蘭回來了。”其母把眼一擦,見果是自己女兒,忙執手拖到家裏去。母女姊妹拜見了,哭作一團。其時又蘭年已十八,長成得好一個女子。其母將他父親染病身死,以及改嫁一段,訴說了一遍。繼父同天郎回來相見了,姊妹三個各訴衷腸,哭了一夜。次日木蘭到父親墳上去哭奠了。過了幾日,正要收拾往幽州去,不意曷娑那可汗聞知,感木蘭前日解圍之功,又愛木蘭的姿色,差人要選入宮中去。木蘭聞之,驚惶無主,夜間對又蘭道:“我的衷腸事,細細已與你說明。入宮之事,未知可能解脫;倘必不能,竇公主之托,我此生決不肯負。須煩賢妹像我一般,改裝了往幽州走遭,停當了竇公主的姻緣,我死亦瞑目。”又蘭道:“我從沒有出門,恐怕去不得。”木蘭道:“我看你這個光景,盡可去得,斷不負我所托。”隨把線娘的書與箭並盤纏銀五十兩,交付明白。原來又蘭到識得幾個字,忙替他收藏好了。木蘭又叫兩個女兵,吩咐金鈴,隨又蘭到幽州去。到了明日,隻見許多車騎儀從到門,其母因木蘭歸來不多幾日,哭哭啼啼,不舍他入宮去。那木蘭毫無懼色,梳妝已畢,走出來對那些來人說道:“狼主之命,我們民戶人家,不敢有違;但要載我到父親墳上去拜別了,然後隨你入宮。”那些儀從應允,木蘭上了車子,叫吳良跟了父母,俱送至墳頭。木蘭對了荒塚拜了四拜,大哭一場,便自刎而死。差人慌忙回去複旨,曷娑那可汗聞知,深為歎息。吳良也先回去,見竇公主不題。木蘭父母把他殯殮了,就葬於父旁。
又蘭見阿姐回來,指望姊妹同住,做一番事業,不想狼主要娶他去,逼他這個結局。“倘或曷娑那可汗曉得他尚有妹子,也要娶起我來,難道我也學他輕生,到不如往幽州去,替竇公主幹下這段姻事,或者我有出頭的好日子得來,亦未可知。”主意已定,悄悄的對金鈴說明,收拾了包裹,不通父母得知,兩個婦女竟似走差打扮,又蘭寫幾個字,放在房中。四更時出門上路,天明落了客店,雇了牲口,一直到了幽州。又蘭進城,尋了下處,問了店主人家燕郡王的衙門。又蘭改了書生打扮,便同了金鈴到王府門首來訪問。那燕郡王做官清正,紀律嚴明,府門首整飭肅清,並不喧雜。凡投遞文書柬帖的官吏,無不細細盤駁。金鈴到底是隨公主走過道路的,便與又蘭商議道:“俺家公主這封書,不比尋常書劄,不知裏邊寫些什麼在上。倘若混帳投下,那些官吏不知頭腦,總遞進去,燕郡王拆開一看,喜怒不測起來,如何是好?當初大姑娘在我那裏起身時,公主原叫他把書覿麵付與羅小將軍,如今到此豈可胡亂投遞。”又蘭道:“據你說起來,怎能個見小將軍之麵?”金鈴道:“不難,二姑娘你坐在對麵茶坊裏,俺在這裏守一個知事的人出來托他,事方萬全。”
又蘭到對門茶肆中坐了半晌,隻見金鈴進來說道:“二爺,方爺來了。”又蘭看那人,好似旗牌模樣,忙起身來相見了坐定。又蘭便問道:“親翁上姓大名?”那人道:“學生姓方,字杏園,請問足下有何事見教?”又蘭道:“話便有一句,請兄坐了。看酒來!”走堂的見說,如飛擺上酒肴。方杏園道:“親翁有甚事,須見教明白,方好領情。”又蘭一麵斟酒,隨即說道:“弟向年在河北,與王府小將軍,曾有一麵;因有一件要緊物件,寄在敝友處,今此友托弟來送還小將軍,未知小將軍可能一見否?”方杏園道:“小將軍除非是出獵打圍赴宴,王爺方放出府,不然怎能個出來相見。或者有甚書劄,待弟持去,付與小將軍的親隨管家,傳進裏邊,自然旨意出來。”又蘭道:“書是必要覿麵送的,除非是取那信物,煩見傳遞了進去,小將軍便知分曉。”方杏園道:“既如此,快取出來。弟還有勾當,恐怕裏麵傳喚。”又蘭忙向金鈴身邊,取出那校沒鏃箭,遞與方杏園。方杏園接來一看,卻是一個繡囊,放著枝箭在內。取出一看,見有小將軍的名字在上。不敢怠慢,忙出了店門,進府去。走不多幾步路,遇著公子身邊一個得意的內丁叫做潘美,向他說了來因。潘美道:“你住著,候我回音。”把綿囊藏在衣襟裏,到書房中。
羅公子自寫書付與齊國遠去寄與叔寶後,杳無音耗,心中時刻掛念。見潘美持箭進來,說了緣故,不勝駭異。便問:“如今來人在何處?”潘美道:“方旗牌說,在府前對門茶坊裏,還有書要麵遞與公子的。”羅公子低頭想了一想,便向潘美耳邊說了幾句。潘美出來,對方旗牌道:“公子說,叫你引那來人在東門外伺候著,公子就出來打圍了。”方旗牌如飛趕到茶坊裏來與又蘭說了,又蘭便向櫃上算還了帳,三人大家站在府門首看。隻見一隊人馬,擁出府門。公子珠冠紮額,金帶紫袍,騎著高頭駿馬。又蘭心中想道:“這一個美貌英雄,怎不教竇公主想他?”也就在道旁雇了腳力,尾在後邊。羅公子原不要打圍,因要見寄書人,故出城來,隻在近處揀個山頭占了,吩咐手下各自去縱鷹放犬,叫潘美請那一寄書人過來。公子見是一個美貌書生,忙下坐來相見,分賓主坐定。花又蘭在靴子裏取出書來,送與羅公子。公子接來一看,見紅簽上一行字道:“此信煩寄至燕郡王府中,羅小將軍親手開拆。”公子見眼前內丁甚多,不好意思,忙把書付與潘美收藏,便問:“吾兄尊姓?”又蘭道:“小弟姓花,字又蘭。”公子又道:“兄因甚與公主相知?”又蘭答道:“與公主相知者非弟,乃先姊也。”就把曷娑那可汗起兵一段,直至與公主結義,細述出來。隻見家將們多到,花又蘭便縮住了口。公子問道:“尊寓今在何處?”金鈴在後答道:“就在憲轅東首直街上張老二家。”公子道:“今日屈兄暫進敝府中去敘談一宵,明早送兄歸寓。”又蘭再四推辭。公子道:“弟尚有許多衷曲問兄,兄不必因辭。”對潘美道:“吩咐方旗牌,叫他到花爺寓所去,說花爺已留進府中,一應行李,著店家好生看守,毋得有誤。”說了,攜了又蘭的手起身,叫家將取一匹馬與又蘭騎了。潘美卻同金鈴騎了一匹馬,大家一共進城。到了王府中,公子叫潘美領又蘭、金鈴兩個,到內書房去安頓好了。那內書房一共是三間,左邊一間是公子的臥室;右邊一間設過客的臥具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