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亮笑著說道:“沼澤地有很多種,有一種是由湖泊演變成沼澤地的,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挾帶著泥沙彙入湖泊,因為水麵的突然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攜帶泥沙的能力減弱,泥沙便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還有一些微小的物質,隨著水流漂到湖泊寬廣處,沉積到湖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湖泊變得越來越淺,並且在湖水深淺的不同位置,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在湖泊深處,生長著眼子菜等各種藻類,在較深地帶,生長著浮萍、睡蓮、水浮蓮等,在沿岸淺水區,生長著蘆葦、香蒲等,它們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的殘體,不斷地在湖底堆積,最終形成泥炭,隨著湖底逐漸淤淺,新的植物又出現,並從四周向湖心發展,湖泊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小,最後,原來水麵寬廣的湖泊就變成了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
薑學明道:“我讀書時,聽地理老師說過,這裏的沼澤地就是由湖泊形成的,麵積至少有七平方公裏。”
向天亮嗯了一聲,又說道:“除了由湖泊演變成的沼澤,還有另外幾種情況,一,在森林地區,枯枝落葉不斷在林下堆積,就像給地麵蓋了一層很厚的被子,既能大量積蓄雨水,又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使之保持著過度濕潤的狀態,在碳化過程中,土壤中大部分的礦物養分流失,使草木死亡,繁茂的苔蘚植物取而代之,苔蘚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殘體的分解過程減慢,泥炭逐漸堆積,並形成沼澤,二,在有些過於濕潤的地區,雜草得以大量繁殖,並形成厚實的草層,土壤通氣狀況變壞,碳分逐漸減少,使原有植物逐漸衰亡,生長水蘚等喜濕性植物,它們有很強的蓄水能力,這就更加強了土壤的濕潤狀況,草甸沼澤化得以迅速發展,三,有些高原、高山地區,冬季地麵積雪,到次年春夏季節冰雪融化,地麵積水,使短草和苔蘚植物雜生,也能形成沼澤,四,低窪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淺、流速慢的地方,也可以生長水草而逐漸形成沼澤,五,沿海低地,反複被海水淹沒,海灘上蘆葦、雜草叢生,也可形成鹽沼澤。”
劉威好奇的問道:“向縣長,這個沼澤真是由湖泊演變的嗎?”
向天亮道:“薑隊的老師說對了一半,這塊沼澤地是由湖泊演變來的,但是,它又是一個鹽沼澤,因為它在幾千年前還是大海的一部分,所以,其沼澤物質中,鹽分約占百分之五十,水占百分之三十,其他物質占百分之二十,鹽分高,浮力就大,所以,人隻要爬著過去,絕對不會沉下去,隻有那些傻瓜,才會用雙腳去試沼澤地。”
周必洋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嗬嗬,這裏原來是軍事用地,資料現在都在縣武裝部放著,你一查就知道了嘛。”
“得,看來你是早有預謀,早就想逛逛這塊沼澤地了。”周必洋感歎不已。
向天亮道:“不錯,我喜歡沼澤,因為我以前經曆過,所以,對此略有研究,其實啊,沼澤並不可怕,它的形成非常簡單,主要取決於水熱狀況和地形地貌,其中水分條件是沼澤形成的主導因素,因為過濕的地表才能引起喜濕植物的侵入,從而導致土壤通氣狀況的變化,並在生物作用下產生泥炭的堆積,一般來說,沼澤的形成可以分為水體沼澤化和陸地沼澤化,湖泊變沼澤就是水體沼澤化,而土壤沼澤化,是由於地麵長期積水或季節性積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漬影響,土壤長期過濕,在濕生植物作用和厭氧條件下進行的有機質的生物積累與礦質元素還原的過程,你們知道當年紅軍所走過的草地在哪裏嗎?在我國西部,那裏有一大片草地,水草縱橫無邊無際,茂密的草莖和腐草下麵,是淤黑的積水,表麵十分鬆軟,人走在上麵,稍不留意就有性命之憂,這就是沼澤地。”
薑學明笑著說道:“紅軍是走著過去的,我們可以爬著過去,因為我們頂多隻有一百米的距離麼。”
周必洋又問道:“哎,你還是說說沼澤地裏遇險怎麼辦吧,畢竟需要有備無患嘛。”